一枚已沉寂長達14年的比特幣(BTC)「鯨魚帳戶」,近日突然移動了價值約96億美元(約新臺幣1兆3,340億元)的比特幣資產。根據 CryptoQuan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分析,該筆舉動涉及的比特幣是在 2011 年 4 月與 5 月間,也就是「中本聰(Satoshi)時代」的初期所接收,此時比特幣尚屬小眾科技圈的新興資產。如此規模龐大的長期未動資產突然活躍,使市場對潛在的「價格調整」可能性感到不安。
同時,美國近期提出的「GENIUS 法案」也進一步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壓力。該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機構必須接受強化的會計審查,並建立更嚴格的風險審核標準。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這項立法若通過,恐對多數主打分散式金融(DeFi)的專案與替代幣(Altcoin)形成實質壓力。評論:GENIUS 法案強調監管透明與風險控制,代表美國監管方向將更偏向「審慎導向」,使部分投資人短期內有實現收益的動機。
儘管市場情緒波動,美國整體的加密貨幣制度化進程仍在推進。目前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約為4兆美元(約新臺幣5,560兆),接近歷史高點。根據 Bloomberg 報導,美國國會近期已有三項重要的加密法案通過小組審議階段,顯示監管架構有望加速成形。這些法案重點聚焦於數位資產定義、機構參與者的風險控管,以及去中心化項目驗證機制等三大方向。
整體而言,「中本聰時期比特幣」的大額轉移與「GENIUS 法案」的潛在監管力度,為市場投下兩顆結構性變數。儘管不少業內人士仍看好比特幣的長期趨勢,但警告指出,若鯨魚持續拋售或監管趨嚴,恐引發投資信心的動盪。未來關鍵將取決於監管定案的節奏與資產重新配置的方向。
關鍵詞:中本聰時期、比特幣(BTC)、GENIUS 法案、穩定幣、DeFi、監管壓力、加密貨幣市值、鯨魚帳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