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量子電腦威脅比特幣(BTC)資產安全 開發者推量子抗性升級提案

量子電腦威脅比特幣(BTC)資產安全 開發者推量子抗性升級提案 / Tokenpost

比特幣(BTC)持有者的資產安全,正面臨來自量子電腦的潛在威脅。根據《CryptoQuant》的報導,24 日(當地時間)於舊金山舉行的「Quantum Bitcoin Summit」上,資安專家警告,隨著量子電腦計算能力加速提升,未來可能有高達比特幣總供應量 25% 的資產,暴露在被破解的風險下。為此,開發者團隊提出一項具備「量子抗性」的比特幣升級提案,希望能加強區塊鏈安全性,降低準備不足所導致的集體損失風險。

這項名為比特幣改善提案(BIP)的架構,由比特幣錢包服務商 Casa 的技術長與共同創辦人 Jameson Lopp(詹姆森·羅普)揭示。根據他說法,目前比特幣所採用的 ECDSA 以及 Schnorr 簽名演算法,在面對未來具備高階量子運算能力的技術時可能失效,導致被公開於鏈上的比特幣公鑰遭破解,攻擊者可直接竊取資產。

根據該提案資料,目前已有相當於全體供應量 25%、約 400 萬顆比特幣的 UTXO,其公鑰資訊以某種形式曝光於區塊鏈上,當中甚至還包含據信由中本聰持有的 100 萬 BTC。在現行幣價下,這類資產總計市值高達 1,112 兆韓圓(約合新台幣 26 兆元),被量子電腦破解的可能性已不容忽視。

為此,開發團隊推動一項三階段防禦措施,力求降低臨界風險。第一步,要求用戶將資產轉移至新型「量子抗性地址」(P2QRH);第二步,兩年內若未進行遷移的比特幣,系統將自動凍結該筆資產;最終階段,開發者將研究透過 BIP-39 秘語機制,協助用戶在未來取回資金,避免遺失。

詹姆森·羅普強調,這項機制實際上是一種「激勵模型」,旨在鼓勵持幣用戶主動升級安全性,否則未來若不做任何行動,資產恐將永久失效。他直言,「這是一場對用戶習慣的挑戰,也是一場對整個比特幣體制的壓力測試。」

與羅普共同擬定提案的另外五位開發者也表示,這是比特幣自誕生以來,首次面臨密碼學層級的「存亡威脅」。他們警告,一旦量子攻擊成真,市場勢必出現資金恐慌與系統性清算,屆時情況恐難控制。

根據德勤過去的研究模擬,若量子計算駭客透過破解大量公開金鑰地址取得資金,並大舉拋售比特幣,市場將迎來連鎖性的「清算事件」。羅普補充,「數兆資金湧入拋售壓力,將對價格與信任造成劇烈衝擊。」

除了技術性提案,全球資安團隊也開始積極介入。專研量子資安的 Project Eleven 近日也宣布將舉辦比特幣鏈上安全性公開挑戰賽,藉由駭客競賽,摸清實際漏洞。根據他們的研究,目前已有超過 1,000 萬個比特幣地址曾公開顯示公鑰,合計持有資產超過 620 萬 BTC,價值接近 866 兆韓圓。

另一方面,鏈上數據分析機構 CryptoQuant 亦指出,量子風險不僅針對錢包持有者,還可能延燒至整個比特幣挖礦產業。一旦區塊鏈信任體系遭動搖,將使礦工面臨更高維運風險,進一步影響區塊出產率與穩定性。

雖然該提案尚無確切施行時間,但已迅速攪動整個加密社群的戒心。專家建議,目前仍是展開技術升級和教育普及的關鍵時刻。「比特幣是否能安全度過量子計算的浪潮,不只考驗技術,更考驗整個生態系的協同能力。」他們補充:「時間還沒用完,但我們必須從現在就開始行動。」

評論:隨著量子電腦逐漸邁入可實用化階段,加密貨幣的「資訊原生性」優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次 BIP 提案雖尚未實施,但其背後代表的不僅是技術轉型,更是對用戶與去中心化價值觀的再教育與試煉。若比特幣社群能及早面對變局,或能將潛在危機反轉為演進的契機。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