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於 15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以川普總統命名的迷因幣「川普幣(TRUMP)」自推出僅半年,便為多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帶來高達 1.72 億美元(約新台幣 238.9 億元)的「交易手續費收入」。雖然這種迷因幣讓早期投資者與開發團隊獲得巨額利潤,但大多數投資人卻蒙受重大虧損,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報導指出,TRUMP 幣目前已在幣安(Binance)、Coinbase、OKX、Upbit 等 10 家主要中心化交易所上架。這些平台透過該幣的高交易量實現了巨大的手續費收益,然而其背後的代幣分配結構卻備受爭議。原來,在幣上市之初,其 80% 的供應量已被與川普總統家族關係密切的人士掌握。這種供應過度集中的情況,在過去通常會視為交易所審查時的「紅旗警訊」,但此次上架過程中,相關審查標準似乎並未發揮作用。
根據報告,活躍於 TRUMP 幣市場的 45 個主要地址累積獲利高達 12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6,680 億元);相較之下,其餘約 71 萬 2,777 個地址,也就是根據鏈上數據推估的散戶投資者,則共計虧損高達 43 億美元(約新台幣 5 兆 9,770 億元)。評論指出,這反映出典型的「內部人士套利」結構,少數人獲利集中的現象明顯。
此外,路透社報導也發現,TRUMP 幣的上架速度遠快於其他同類迷因幣,包含 PEPE、Bonk(BONK)、Dogwifhat(WIF)等。這些迷因幣通常需花費數週進行審查才能上市,但 TRUMP 僅用數日便登陸多個大型交易平台,形成強烈對比。評論認為,這樣的差別待遇暴露交易所內部審查機制的不一致與潛在利益糾葛。
本次研究涵蓋的交易所包括幣安、Gate.io、Bitget、MEXC、OKX、Coinbase、Bybit、Upbit、Crypto.com 及 HTX 等十家主流平台。對此,有專家警告,若交易所未能維持上市流程的一致性與道德標準,將可能損及市場信任,衝擊整體加密產業發展。
川普幣之所以能快速擴散,一方面受惠於迷因幣的流行風潮,另一方面則倚賴川普總統的政治影響力。然而,這類「政治+迷因」混合模式雖具短期吸引力,背後卻隱含高度風險與結構不透明的疑慮。
評論:傳統金融市場早已設有明確制度來防範「內部人交易」,但類似 TRUMP 幣的案例再次凸顯加密貨幣市場中的監管空白與道德風險。投資人未來在面對結合名人名氣或政治議題的代幣時,應加倍謹慎,避免成為炒作風潮下的犧牲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