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市場動態,2025 年 7 月以比特幣(BTC)為核心的資產分布正在出現明顯轉變。隨著現貨 ETF 日均資金流入量穩步上升,投資者對比特幣的「信任感」正快速回溫,顯示市場對該資產的長期潛力重新抱持信心。同時,交易所內比特幣庫存持續下降,也代表長期投資心態正在加強,投資者傾向「持幣不動」。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市場近來出現一樁引發高度關注的事件:自 2011 年以來未曾活動的兩個比特幣錢包地址,在近期被發現一共轉出兩萬顆比特幣,當時市值約達 21 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產並未流入交易所,而是進入未知錢包,再次引發關於「巨鯨醒來」的各方猜測。評論:這類錢包的喚醒動作,通常被視為市場前景轉向的潛在訊號。
截至 2025 年,掌握最多比特幣資產的主體仍然是大型交易平台。其中,以幣安(Binance)與羅賓漢(Robinhood)為代表的交易所,目前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比特幣錢包,不僅作為資產託管平台,更成為比特幣流通網絡的核心節點。
企業機構中,美國企業微策略(MicroStrategy)目前共持有約 60 萬顆比特幣,穩居企業持幣量第一位。該公司執行長 Michael Saylor 長期視比特幣為「數位黃金」,其策略也反映出對加密貨幣長期價值的堅定信仰。
在國家層級方面,美國政府至今累計擁有 207,189 顆比特幣,是全球政府部門中持幣量最高的國家。這些資產大多經由刑案沒收或違法資金查扣取得,目前也有人認為美國政府將來可能會將其納入政策或貨幣戰略的一部分。評論:政府擁幣量的增長,隱含比特幣進一步制度化的可能性,未來政策導向值得關注。
另一值得觀察的趨勢,是中型錢包的活躍擴張。數據顯示,目前持幣量介於 10 至 1,000 枚之間的錢包數量穩定增長,代表比特幣正逐步由少數大戶走向更廣泛的用戶分佈格局。這樣的結構性變化,也被認為是市場正邁向「健康去中心化」的證據。
總體來看,雖然比特幣的持有結構目前仍集中於部分機構與交易所身上,但隨著 ETF 採納率提升、大型持幣者逐步轉動倉位,加上中型與散戶投資者逐步壯大,比特幣資產所有權正向更平衡的方向邁進。評論:此舉不僅有助市場穩定,也可能對比特幣價格走勢與波動程度產生深遠影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