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媒體報導,隨著過去兩個月內 Pi Network 的代幣 Pi(PI) 價格暴跌約 70%,投資人對該項目的信心大幅動搖,截至 7 月初,PI 的交易價格僅約 0.45 美元(約新臺幣 14 元),與年初上市時引起話題的漲勢相比,幾乎已蕩然無存。隨著大量代幣即將解鎖,市場預期將承受進一步的拋售壓力,加深價格下跌的風險。
目前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於「供給過剩」帶來的衝擊。據預估,未來 30 日將有超過 2.46 億顆 PI 代幣進入市場,光是 7 月 10 日當天便將解鎖 1,640 萬顆。如此大規模的供應湧入,勢必將衝擊市場價格,加劇拋售潮。
面對這一挑戰,部分社群成員呼籲推出「代幣銷毀(Burn)機制」,作為穩定價格的可能對策。該機制透過減少流通供應,有機會在需求穩定的前提下支撐甚至推升幣價。然而,也有觀點指出,單靠銷毀難解根本問題,應結合加強與社群溝通、導入回購系統(專案方回購自家代幣)等方式,全面修復投資人信心。
從技術面觀察,目前 PI 的相對強弱指數(RSI)已接近 30,顯示進入「超賣」區域。這在部分分析師看來可能意味著技術性反彈即將出現。評論:技術指標可能引出短期反彈,但在基本面未改善的情況下,反彈能否持續仍需觀察。有專家預測,如果整體山寨幣市場重新走強,PI 最多可能回升至 5 美元(約新臺幣 155 元),呼籲投資人謹慎應對過度恐慌。
但觀點並不一致,也有分析人士警告,PI 當前走勢仍未找到支撐點,「真正的底部」恐尚未到來。評論:缺乏實質基本面的支撐,加上市場預期偏低,恐將導致幣價持續下探。
Pi Network 過去數年透過「手機挖礦」模式吸引上千萬名使用者參與,成功累積龐大社群。但自上市後表現不如預期,再加上「通膨嚴重」、生態系統尚未成熟、發展藍圖不明等問題,引發外界對其前景的懷疑。
未來的走向仍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是否能有效推動代幣銷毀與回購、打造更多實際應用場景,以及恢復社群對項目的信任。評論:在缺乏利多刺激且市場信心低迷的短期環境下,PI 的價值走勢可能仍面臨低迷盤整,投資人宜保守應對。
關鍵詞:Pi Network、PI、價格暴跌、代幣解鎖、供給過剩、代幣銷毀、回購機制、技術性反彈、相對強弱指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