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lowMist:駭客攻擊轉向心理操控 瀏覽器擴充套件成加密貨幣新風險

SlowMist:駭客攻擊轉向心理操控 瀏覽器擴充套件成加密貨幣新風險 / Tokenpost

根據區塊鏈資安公司 SlowMist 發布的《第二季 MistTrack 被盜資金分析報告》指出,近期針對加密貨幣持有者的攻擊手法變得愈加精密,駭客的重點明顯從技術突破轉向「心理操作」,試圖利用人性弱點誘導用戶落入陷阱。報告顯示,儘管技術手段並無明顯革新,攻擊者在誘騙及詐騙技巧上則更為老練。

SlowMist 營運負責人 Lisa 表示,駭客行動早已不再局限於「鏈上攻擊」。她解釋道:「現在受到威脅的,包含瀏覽器擴充套件、社群媒體帳號、身分驗證機制,甚至用戶的日常操作行為」。她指出,這類「鏈下攻擊」趨於增加,尤其會利用用戶對平台的信任關係進行操控,透過社交工程發起詐騙,是當前值得關注的風險。

報告特別揭露近期的一個案例,有不法份子偽裝成「安全防護插件」,推出名為 Osiris 的瀏覽器擴充功能,聲稱能辨識釣魚網站。但實際上,它會攔截用戶下載的 .exe、.dmg、.zip 等檔案,並悄悄置換為惡意檔案,使得用戶無意間安裝病毒。

更狡猾的是,攻擊者會引導受害者點選 Notion 或 Zoom 等公認的官方網站,用戶誤以為是從合法來源下載程式,殊不知檔案早已被竄改。因為下載頁面一致、網址看起來正常,甚至瀏覽器也將其識別為官方來源,導致用戶難以察覺異常。

一旦惡意程式安裝完成,駭客便能從受害者電腦中蒐集敏感資訊,包含 Chrome 瀏覽器快取、macOS 鑰匙圈資料等。這類資訊最終恐導致錢包助記詞、私鑰及登入認證被盜,帶來重大資產損失。

此份報告再次提醒加密貨幣使用者:「資安風險已不限於區塊鏈技術本身。」攻擊者愈來愈偏重從行為面入手,弱化技術防線的重要性,使得遵守「個人資安守則」與推動「使用者教育」變得更加關鍵。

評論:近期詐騙攻擊已不再依賴高深技術,反倒利用平台信任打造假的安全形象,蠶食用戶信心。隨著這類「社交工程型攻擊」趨勢升溫,提升公眾資安意識,已是每位自主管理資產者的當務之急。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