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黃金專家彼得·希夫狠批比特幣(BTC)為詐騙:2025 年將重挫 40%、數位黃金神話瓦解

黃金專家彼得·希夫狠批比特幣(BTC)為詐騙:2025 年將重挫 40%、數位黃金神話瓦解 / Tokenpost

知名黃金投資專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近日再度對加密貨幣領頭羊比特幣(BTC)發出猛烈批評,直言其為「詐騙(Fraud)」。根據他指出,比特幣在 2025 年價格劇烈下跌,而黃金價格則持續上揚,這印證了「數位黃金」的敘事已然破產。

根據彼得·希夫的說法,在近期比特幣較高點下跌了約 28.5%,而黃金價格則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約新台幣 548 萬元),呈現強勢表現。希夫特別強調,若以比特幣對黃金的相對價格分析,年初以來跌幅已接近 40%,進一步證明比特幣未能實現對抗通膨與長期儲值的角色。

希夫補充道:「比特幣的『數位黃金』神話已經失敗,它根本不是可信的價值儲存工具。」他認為,比特幣本質上只是與黃金競爭的資產類別之一,在實用性或網路效應方面尚未獲得充分驗證。希夫的評論,主要針對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缺乏穩定性等問題提出質疑。

不過,將比特幣定義為「詐騙」的說法也引發不少爭議。根據詐騙(Fraud)的法律定義,需具備蓄意誤導、虛假陳述或藉保證獲利來欺瞞投資人等要素。而比特幣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網路,並無中央運營主體,亦無 CEO、公司或營運團隊保證獲利,其區塊鏈公共透明,所有交易可被審計。

當然,加密產業中確實存在「拉地毯詐欺」(即開發者捲款潛逃)或「虛假交易量造假」等現象,但這些行為多出現在個別代幣生態中,無法合理推論比特幣本身即為詐騙。

的確,如希夫所言,近期比特幣未能扮演好「數位黃金」的替代角色。然而,直接將其定性為詐騙,未免過於簡化了這項資產背後的市場結構與社群共識機制。

評論:比特幣的價值來自於其去中心化架構、全球用戶共識與網路效應,相較傳統資產具備截然不同的特性。希夫的批評固然反映市場的一部分疑慮,但在缺乏中心化主體與詐騙必要構成要件的情況下,將比特幣視為詐騙並不完全成立。這反映出即使在市場成熟之際,比特幣仍須持續向主流機構與傳統資產投資人證明其長期價值。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