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比特幣(BTC)價格重挫後,美國現貨比特幣ETF投資人首次全體落入「損失區間」,這是自ETF推出以來前所未見的情況。
根據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Glassnode 的資料顯示,截至18日(當地時間),美國所有比特幣ETF的「資金流入加權平均成本」約為89,600美元。由於比特幣價格當天跌破此一價位,多數投資人的部位出現未實現虧損。不過,若是在比特幣處於4萬至7萬美元區間時進場的早期買家,仍有機會維持在獲利狀態。
這波下跌與全球流動性惡化及壓縮性的總體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在此背景下,雖然ETF整體部位面臨虧損壓力,但市場分析指出,多數投資人仍傾向維持「長期持有策略」。量化交易公司 Chronos Research 的投資長 Vincent Liu(劉文森特)對 Cointelegraph 表示,即便現行價格低於平均持倉成本,多數持有者仍將ETF視為資產配置工具,而非短線套利手段,因此尚無明顯獲利了結跡象。
劉文森特進一步指出,在目前避險氣氛濃厚的市場條件下,「流動性與宏觀經濟指標」成為關鍵變因。他表示:「若整體金融環境持續收緊,這部分虧損可能轉化為更大的賣壓。但若市場出現緩和跡象,則可望對下行壓力形成緩解。」
由於比特幣ETF投資人進入虧損區間,外界也密切關注其對市場信心的後續影響。雖然長期持有者的拋售壓力暫時不大,但若比特幣持續走弱,可能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引發流動性萎縮。接下來,美聯儲的政策風向與全球資金流動動態,預計將成為影響加密資產市場的重要觀察指標。
關鍵詞:比特幣(BTC)、比特幣ETF、美國 ETF 投資人、未實現虧損、Glassnode、長期持有、流動性、市場信心、聯準會政策
評論:這起現貨比特幣ETF集體轉為虧損的現象,突顯出比特幣與傳統金融環境的高度連動性。面對政策面與利率的不確定性,加密貨幣投資正逐步從投機走向資產配置思維。是否能穩守長期策略,將考驗市場整體耐性與信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