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彼得·希夫再批比特幣(BTC):直指是現代版鬱金香泡沫,批主流媒體炒作無視崩跌

彼得·希夫再批比特幣(BTC):直指是現代版鬱金香泡沫,批主流媒體炒作無視崩跌 / Tokenpost

在比特幣(BTC)價格持續下跌之際,知名加密貨幣悲觀論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再度針對主流媒體與比特幣提出尖銳批評。根據彼得·希夫於 24 日(當地時間)在社群平台 X(前身為 Twitter)上的貼文,他直指 CNBC 在報導中長期對比特幣過度樂觀,卻在市場回調時選擇噤聲,引發討論。

希夫提到, CNBC 的嘉賓與分析師們未能清楚解釋目前的價格回落現象,並痛批他們無法承認「比特幣本來就沒有合理的上漲理由」。他堅持認為,目前的下跌只是反映出市場對過去過度炒作的反撲,突顯比特幣缺乏基礎價值支撐。

在評論中,希夫再度將比特幣比作「現代版鬱金香泡沫」,延續他長久以來的批判立場。所謂鬱金香泡沫,是指 17 世紀荷蘭曾出現的一場由於市場投機導致的資產價格狂潮,被視為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投資泡沫之一。希夫指出,比特幣同樣具有高度投機性,但許多投資人誤以為比特幣是具有實際價值的資產。

事實上,自比特幣價格仍在 1,000 美元(約新台幣 3 萬元)以下時,彼得·希夫便開始對其發出泡沫警告,且多年來屢屢重申此觀點。儘管如此,批評者認為,希夫的看法忽略了加密貨幣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使其立場在部分投資者間失去說服力。

評論:雖然希夫對比特幣持續批評,但不少早期投入的投資者迄今已累積可觀資產,與希夫的預測出現明顯落差。這也讓人質疑其一貫的反對立場是否仍具參考價值。

在加密貨幣社群內部,也有觀點指出,彼得·希夫已長達 15 年未調整其論點,對於如今規模已擴大的市場環境顯得不合時宜。加上比特幣逐漸被部分機構投資人與企業接受,其作為「數位黃金」與對抗通膨工具的角色也逐步獲得關注,使得支持與反對間的聲音愈加分歧。

隨著市場持續波動,關於比特幣是否為真正資產的討論仍在持續。無論是像彼得·希夫般堅定的批評者,或是高度看好的加密支持者,對於「比特幣(BTC)」這一關鍵詞的詮釋,未來仍將是加密貨幣產業中的核心議題。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