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ryptoQuant 的最新數據,當比特幣(BTC)近期跌破 93,000 美元(約新台幣 1,210 萬元)大關時,市場出現明顯的買賣分歧。短期投資人急忙拋售以降低風險,而機構投資者則趁勢悄悄進場佈局,形成強烈對比。
根據 CryptoQuant 的觀察,11 月 14 日(當地時間)以來,來自幣安的比特幣流入量從 5,500 枚大幅上升至 15,000 枚。該數據顯示,「短期投資者」在行情急跌時不斷交易並拋售手中資產,與此同時,「長期持有者」對交易所的流入明顯減少,而剛產出的新幣流入比例趨升,進一步印證市場上的投機性賣壓。
另一方面,「機構投資人」透過 OTC(場外交易)逐步吸納比特幣。CryptoQuant 指出,過去一個月中,OTC 錢包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增加約 7,300 枚,目前已累計達 156,000 枚,為自 8 月以來最高水平。評論:該現象顯示,儘管市場表面震盪,但機構正在低調吸納籌碼,可能不是短線買盤,而是「吸收散戶恐慌性賣壓」的策略性行為。
此外,長期投資人對於比特幣的信心未見動搖。根據 CryptoQuant「累積地址需求」指標顯示,目前約有 352,000 枚比特幣由持幣時間長的地址所持有,且 30 日平均值持續升高,表明即使面對波動,長期投資人仍積極補貨、看好未來走勢。
一些市場觀察人士指出,目前比特幣可能正進入「再分配階段」,即資產從短線投機者逐步轉移到長期持有者手中。此舉被認為有助於價格穩定,並建立中長期上升的基礎。然而,市場觀點仍有分歧。
根據 Kobeissi Letter 的分析,當前市場不僅是短期震盪,更可能步入「結構性熊市」,原因包括:高槓桿操作、流動性不足、以及多次市值逾 10 億美元的爆倉情形,導致整體市場承受巨大壓力。
評論:比特幣市場目前處於「長短期力量拉鋸」的過渡期。機構與長線資金的介入或為反彈鋪路,但若市場未能擺脫恐慌性拋壓,價格仍有再探底風險—投資人須保持審慎,關注鏈上與場外數據的細節變化。
關鍵詞:比特幣、短期投資人、機構投資人、長期持有者、OTC 交易、CryptoQuant、熊市、盤整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