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地時間 24 日的多家外媒報導,比特幣(BTC)於本週初再度走強,價格一度突破 10 萬 6,000 美元(約新台幣 1,690 萬元)。推動價格上漲的主因包括美國政府停擺有望結束的預期、與潛在經濟刺激政策等利多消息,帶動整體「風險資產」投資信心回暖。
目前市場高度關注美國史上最長政府停擺事件是否能在本週內落幕,激勵「比特幣」等資產的做多情緒升溫。同時,美國勞工部即將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亦可能揭示聯準會(Fed)貨幣政策的未來方向,增添市場的不確定性與波動性。
而川普總統近日宣布,計畫向大多數美國公民發放 2,000 美元(約新台幣 31.8 萬元)現金,進一步提振市場對消費及經濟復甦的信心。該政策讓人聯想到疫情期間的現金補貼措施,對「風險資產」如「比特幣」形成正向推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現貨市場氣氛偏多,「比特幣」的衍生品市場仍表現出相對謹慎氛圍。「投資人」目前傾向觀望而非積極押注新高,有關市場過熱的警訊仍未完全解除。
此外,市場觀察指出,自 2025 年以來,「比特幣鯨魚」(指大量持有者)持續進行拋售操作,這類賣壓正逐步形成上行阻力,有可能在短期內抑制價格進一步升高。
本週「比特幣」的收盤價格落在 10 萬 4,500 美元(約新台幣 1,661.7 萬元)以上,為投資人帶來短暫的樂觀情緒。不過接下來市場走向仍將受到「政策風險」和關鍵「經濟數據」的影響,預期短期波動將持續升高。
「詞」:比特幣、美國政府停擺、CPI、川普總統、風險資產
「評論」:雖然短期利多消息強勢推動市場反彈,但歷史經驗顯示,「鯨魚拋售」與政策不確定性仍將是壓制漲勢的潛在風險因素。建議投資人審慎以對,留意未來數據及政策發布動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