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以太幣(ETH)質押合約持幣量突破 7,240 萬枚 占流通供應近 60%

以太幣(ETH)質押合約持幣量突破 7,240 萬枚 占流通供應近 60% / Tokenpost

根據鏈上分析公司 Arkham 的最新報告,截至 24 日(當地時間),負責管理以太幣(ETH)質押的核心合約地址——ETH2 信標鏈質押合約,現已持有超過 7,240 萬枚以太幣,佔整體流通供應量約 60%。報告指出,該地址並非屬於任何交易所或現貨 ETF 發行商,而是一個專門用於以太坊網絡營運安全的「質押合約」,其價格折算後價值約 2,520 億美元。

該合約設計目的是推動以太坊在轉向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後的節點營運與網絡安全,為整體區塊鏈網絡穩定性起重要作用。「質押」與「以太幣」為本次報導之核心詞彙。

除了核心質押合約,大量以太幣亦分布於機構與個人持有的冷錢包或交易所資產中。當前持有最多以太幣的個人為愛沙尼亞銀行 LHV 的創辦人 Rain Lohmus,他早在 2014 年參與以太坊的預售階段,投入約 7.5 萬美元、取得 25 萬枚以太幣。惟因遺失私鑰,至今無法使用這筆財富,按當前幣價計算,這批代幣約值 8.71 億美元。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則持有約 24 萬枚以太幣,市值達 8.4 億美元。

在機構方面,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持有約 409 萬枚以太幣,美國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則透過其旗下現貨以太坊信託產品 iShares Ethereum Trust,掌握 394 萬枚以太幣。Coinbase 也持有約 350 萬枚,其中包括用作其質押代幣 cbETH 的儲備資產。

此外,包括 Upbit、Robinhood、Kraken、OKX、Bitfinex 等大型交易所皆設有代表性的大額持幣錢包,集中展示交易平台對流動性的掌控程度。

美國政府方面也因過往進行犯罪相關資產查扣,目前掌握逾 6 萬枚以太幣,主要來源包括著名的 Bitfinex 駭客事件與 Potapenko/Turõgin 電子詐騙案。

另一方面,儘管部分駭客事件已過多年,仍有大量被盜以太幣尚未回收。以 2016 年 Gatecoin 遭駭為例,其錢包中仍保留逾 15.6 萬枚以太幣。這些被竊幣的存在也反映出黑市資金走向及相關風險。

另外,大量以太幣也被鎖定於區塊鏈基礎建設之中,包括合約封裝(WETH)與跨鏈橋。封裝以太幣合約目前持有 220 萬枚,Arbitrum 和 Base 分別持有 83.3 萬與 72.3 萬枚,在確保跨鏈資產流動上扮演關鍵角色。

評論:此次 Arkham 的統計顯示,現今以太坊的大部分資產實際上集中於少數機構級別的地址,尤其是「質押合約」、「交易平台」與「區塊鏈基礎建設」。這意謂著以太幣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與機構化管理,對其「去中心化」精神或將產生雙面影響。同時,個人投資者的佔比相對下降,鏈上資金分布正逐漸轉變。

這樁分析不僅揭示以太坊當前資金流向與分布現況,也為圍繞「質押」、「機構化」與「安全性」的產業討論提供具體依據。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