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密貨幣投資公司 Capriole Investments 的執行長查爾斯·愛德華(Charles Edwards)指出,近期比特幣(BTC)市場出現一項值得關注的變化:自 11 月 3 日起,機構資金對比特幣的需求首次低於每日新產出的「比特幣挖礦量」,引發市場對未來「供需平衡」的擔憂。
愛德華強調,這是過去七個月來首度出現比特幣機構買盤不及每日產量的狀況,意味著雖然比特幣透過挖礦維持穩定供應,但「機構買盤」的趨緩正逐步打破既有的供需平衡。
根據他所分享的圖表,紅色曲線代表「每日挖礦產量」、綠色曲線顯示「比特幣現貨 ETF 等機構買盤數據」、橘色曲線則追蹤「企業資產配置部門(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的持幣動向」,匯整以上資訊後繪出的藍色線條呈現整體「機構淨買入量」。結果顯示,目前機構累積淨買入已低於挖礦供應規模,這是自 3 月以來首見。
此外,現貨比特幣 ETF 自 10 月 11 日以來已累計出現約 16.7 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亦即約新台幣 538 億元,進一步顯示投資者信心正悄然下滑。「評論」:ETF 資金退潮通常代表機構投資人觀望情緒升溫,這將削弱價格支撐基礎。
加上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企業,其股價普遍跌破自身帳上比特幣資產價值(NAV),亦突顯市場的不確定性與低預期市值評價問題。「評論」:這種折價現象通常反映市場對未來收益或流動性抱持保守態度。
分析人士指出,若機構需求減弱,短期內可能帶動比特幣價格修正。當 ETF 或企業佈局的買盤不再積極時,僅憑個人投資者難以對抗潛在賣壓,可能讓價格承受更大波動。
這一趨勢也透露出比特幣市場正在經歷不同於過去的變化,未來行情走勢將取決於機構資金是否重新進場。若 ETF 出現資金回流,或其他機構性投資者恢復信心,將成為中長期價格支撐的關鍵變數。
資料來源:CoinDesk,於 11 月 24 日(當地時間)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