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DeFi 若不與傳統金融整合,恐難實現大眾化願景

DeFi 若不與傳統金融整合,恐難實現大眾化願景 / Tokenpost

去中心化金融(DeFi)雖然被視為加密貨幣生態系的關鍵「技術」,但其「複雜性」仍讓一般使用者難以接近。許多業界觀察指出,若DeFi無法與傳統金融(TradFi)系統進行整合,其「大眾採用」的願景可能遙不可及。

回顧歷史,電子郵件在1970年代誕生於美國大學教授之間的檔案分享用途,但由於初期操作困難,應用相當有限。直到 HTTP(超文字傳輸協定)的出現,使得網頁瀏覽普及,電子郵件也才真正進入大眾生活。類似地,DeFi目前相對封閉、強調「去中心化」的設計,也讓它在用戶體驗上遭遇嚴峻挑戰。

根據韓國加密錢包平台 Hana Wallet 創辦人馬克·瓊斯(Mark Jones)表示,加速數位資產普及的「關鍵」,在於 DeFi 與傳統金融的「協作」。他指出,已有多家傳統支付服務業者開始接入區塊鏈「鏈上流動性」,讓使用者透過整合型卡片即可以「加密貨幣」進行現實世界消費。利用這些既有支付網路,如萬事達卡(Mastercard)系統,使用者儲值後便能像刷信用卡一樣輕鬆支付。「用戶不再需要了解區塊鏈怎麼運作,他們只需要像平常一樣消費即可。」瓊斯補充。

不過,要實現這樣的整合仍需跨越「價值觀障礙」。瓊斯評論:「許多 DeFi 擁護者自2008年金融危機起,就對傳統金融懷有深層不信任,因此建立了更封閉的技術系統。然而,這種排他性作法反而限制了數位資產的實用性發展。」他指出,即使加密貨幣市值已達數兆美元規模,但其實際應用仍集中在匯款與少數場景,遠未觸及主流市場消費模式。

若能讓數位資產與傳統支付基礎設施相容,比如運用去中心化技術發行的「借記卡」直接連接現行支付服務提供商(PSP)網路,不僅簡化匯兌與轉帳流程,也能顯著改善使用體驗。評論指出,目前DeFi生態中存在的「信任問題」、「技術門檻」與「封閉性設計」,都正在成為 Web3 大眾化道路上的障礙。

瓊斯最後強調:「我們需要走出DeFi與傳統金融的二元對立,轉向建立真正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整合型服務。」他表示,當雙方開始「合作」而非「競爭與排除」,可以加速產品上線時間、壓低開發與維運成本,同時提升市場擴張效率。

評論指出,加密產業過去過於專注在技術開發,現在應轉型採納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策略。真正的機會,是打破DeFi與TradFi的界線,創造貼近生活的應用場景,為全球數十億尚未加入金融體系的大眾,開啟全新的金融服務可能性。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加密貨幣走勢惡化:以太幣(ETH)跌破200日線、柴犬幣(SHIB)遭鯨魚拋售、比特幣(BTC)恐難守10萬美元

比特幣(BTC)跌破近四月新低 分析師預警2025年難破12.5萬美元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