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語言模型技術發展,ChatGPT 等工具正越來越頻繁地被應用於加密貨幣市場分析。例如,交易部門、基金與研究機構紛紛利用這類大型語言模型(LLM)來摘要龐大新聞標題數據、追蹤鏈上數據與社群情緒。不過,當市場進入過熱階段時,人們總會再次提出類似疑問:ChatGPT 有辦法「預測」下一次崩盤嗎?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025 年 10 月(當地時間),加密貨幣市場曾歷經一次重大「清算事件」,堪稱對 AI 工具的一次實戰考驗。起因是美國對中國突然宣布加徵關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震,一天內高達 190 億美元(約 25 兆 6,500 億韓元)的槓桿部位被迫清算。比特幣(BTC)價格也從當時的 12 萬 6,000 美元急跌至 10 萬 4,000 美元,創下單日最大跌幅之一。
雖然恐慌指數(VIX)在傳統市場變化不大,但比特幣的內在波動率卻大幅飆升,並持續高位運行。這突顯宏觀經濟震盪、槓桿過度堆積以及市場恐慌情緒彼此交織時,正是語言模型展現分析優勢的關鍵時機。雖然 ChatGPT 無法精準預測市場反轉的「時間點」,但透過識別早期警訊,它能協助構築一套潛在危機的預警系統。
根據分析,這場 2025 年 10 月危機前夕已有明確徵兆浮現。首先,主要交易所的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衝上歷史新高,資金費率轉為負值,市場出現 Long 倉過度集中現象。與此同時,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並調升關稅的政策公布,成為引爆外部衝擊的導火線。比特幣波動率持續攀升、股票市場穩定度卻未受到太大影響,導致兩市走勢背離加劇。
此外,社群輿論也出現劇烈轉變。原本高喊「Uptober」的投資者們,在短短兩日內便開始警告「清算季」即將到來。反映市場情緒的貪婪與恐懼指數也迅速從「貪婪」急墜至「極度恐懼」。隨著一連串多倉被清算,市場流動性瞬間枯竭,導致賣壓節節升高。
事後檢視可以發現,這些風險訊號其實並不難察覺,關鍵在於能否整合這些資訊並做出即時解讀。這正是 ChatGPT 此類工具的強項。透過大量數據分析,AI 可以追蹤市場敘事變化與情緒波動,例如「清算」、「波動性」、「監管」等危機關鍵詞的出現頻率,並即時指出潛在轉折。
評論:雖然 AI 可以快速萃取數據與描繪大局輪廓,但最終的判斷與決策,仍需仰賴人類操盤者。因此,這類工具應被視為輔助系統,而非預言機。
結合 AI 工具建立風險監控流程,無疑是未來市場運作的重要趨勢。透過「鏈上數據」、「衍生品市場」與「社群輿情」等多項指標進行整合,並交由語言模型進行分析,可以建立更精確的預警系統。ChatGPT 也許能發出「警報聲」,但無法決定市場何時發出「崩潰訊號」──那仍然是人類策略師最核心的責任。
關鍵詞:ChatGPT、大型語言模型、加密清算、市場情緒、波動率、比特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