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大私營銀行之一「阿揚德銀行」(Ayandeh Bank)近日宣布破產,此舉導致超過4,200萬名用戶的資產轉移至國營的「梅利銀行」。儘管當局曾試圖介入挽救,但最終仍未能避免系統性危機的爆發,對伊朗整體金融體系造成嚴重衝擊。
根據伊朗國際媒體 Iran International 於 13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阿揚德銀行因無法承擔累積高達51億美元(約新台幣1.67兆元)的損失,以及30億美元(約新台幣984億元)的負債,被正式裁定破產。該銀行過去在全國設有270家分行,涵蓋個人與企業金融服務,但長期以來的虧損與不良貸款最終讓其無力為繼。
伊朗央行在破產前曾試圖進行資金挹注,但由於外匯存底不足與財政壓力沉重,最終未能提供所需支持而選擇關閉該銀行。評論:這起事件突顯了伊朗當前的金融體系正面臨極大壓力,中央機構本身也處於資源匱乏的處境。
目前受到波及的4,200萬名存戶,其資產已被併入伊朗國營的梅利銀行管理。不過,當地不少金融專家警告,這類大型資產轉移恐將進一步削弱梅利銀行的財務穩定性。評論:若缺乏制度性改革,現有體制或難以承受未來潛在的金融風險。
阿揚德銀行的破產亦揭示了伊朗經濟長年所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如國際制裁、監管缺失,以及缺乏透明的貸款制度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整體金融信任岌岌可危。有經濟學者直言:「若伊朗不即刻推動全面改革,更多銀行倒閉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傳統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許多伊朗民眾開始尋求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加密資產作為「替代金融工具」以保存資產價值。儘管當局對加密貨幣交易加強限制,非法市場卻同步擴張。這股趨勢也暗示著伊朗本地數位資產市場可能迎來轉折點。評論:隨著信任轉移與資本外流,虛擬資產正逐步走入伊朗主流金融思維。
關鍵詞:阿揚德銀行、梅利銀行、比特幣(BTC)、以太幣(ETH)、伊朗金融危機、高通膨、數位資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