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資深交易員布蘭特再批黃金投資效率 諷刺彼得·希夫錯失比特幣(BTC)報酬潛力

資深交易員布蘭特再批黃金投資效率 諷刺彼得·希夫錯失比特幣(BTC)報酬潛力 / Tokenpost

資深交易員彼得·布蘭特(Peter Brandt)近日再次針對知名比特幣(BTC)批評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發表言論,藉由嘲諷其黃金投資表現,引起市場關注。根據 24 日(當地時間)的社群平台發文,布蘭特借勢近期金價歷經長期上漲後轉為大幅回調的局勢,公開質疑希夫長期投資黃金的成效。

布蘭特指出,雖然黃金在長期平均年化報酬率達約 3.6%,但投資人往往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等待獲利。他舉例說明,自 1980 年 3 月黃金價格達到高點後,市場花了長達 28 年才重新回到同一水準;而另一波高點發生在 2011 年 9 月,至今近 13 年仍處於深度調整階段。本次金價觸及每盎司 4,000 美元(約合新台幣 5,560 萬元)後又再度重挫,更讓投資人對其避險價值產生質疑。

對此,布蘭特語帶諷刺地提問希夫:「這次你要閉關幾年呢?來猜猜看。」評論:此語不僅諷刺意味濃厚,也引發市場對黃金長期投資效率的重新檢討。相較之下,像比特幣等數位資產近年雖波動劇烈,卻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高報酬的潛力,使其逐漸被視為傳統資產的競爭選項。

事實上,布蘭特過去便曾多次批評希夫對比特幣的負面立場,並強調自己基於多年交易經驗與歷史數據,認為比特幣在某些情境下表現優於黃金。相反地,希夫則長期堅持黃金才是抗通膨與避險的最佳選擇,並指責比特幣波動性過高、缺乏實體基礎。

此次事件不僅再次凸顯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極端市場環境下也可能歷經漫長修復期,更強化了部分投資人對比特幣等數位資產作為長期配置工具的接受度與興趣。評論:在當前市場高度變動的背景下,深入檢視各資產的歷史表現與投資效率,並採取多元策略布局變得愈加重要。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