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區塊鏈分析平台 CoinGlass 公布的實驗結果,中國打造的人工智慧(AI)模型,在加密貨幣交易表現上勝過美國同類技術,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該實驗由多款生成式 AI 聊天機器人以模擬方式進行實際交易,並比較各自的報酬率,結果顯示中國研發的 DeepSeek 與 Qwen3 Max 拔得頭籌,在眾多參與者中表現最為亮眼。
其中,由中國團隊開發的 DeepSeek 是唯一錄得正報酬率的模型,其未實現報酬率高達 9.1%,讓其晉身排行榜首位。緊隨其後的是由阿里巴巴雲端打造的 Qwen3 Max,雖略虧 0.5%,仍穩坐第二。而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 xAI 研究團隊開發的 Grok,則錄得 1.24% 的未實現損失,排名第三。
表現最差的則是由 OpenAI 推出、備受矚目的 ChatGPT-5。在以 1 萬美元(約新台幣 139 萬元)作為初始資金的交易實驗中,該模型損失超過 66%,帳面僅剩 3,453 美元(約新台幣 48 萬元),遠遠落後其他對手。
這項實驗的結果讓許多交易員感到震驚。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 在相對低開發成本的情況下,不僅撐過市場波動,還創下亮眼戰績,反映出中國在生成式 AI 應用於加密貨幣交易領域具備競爭力。
隨著 AI 技術快速進展,生成式 AI 在交易市場中的應用日益頻繁。儘管美國在 AI 研究資源與產業發展方面領先,但在加密貨幣交易這一利基領域,中國模型已交出具體成績單。未來,AI 聊天機器人在市場中的表現,可能將成為交易策略與判斷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評論:此次中國 AI 模型在加密領域的亮眼表現,或將重新定義市場對「AI 優勢」的期待。隨著演算法的進化與數據訓練的深化,生成式 AI 的角色正在從輔助工具,轉型為影響投資決策的「市場主體」。這背後不僅是技術力的較量,更牽動著金融科技未來的格局走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