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數位資產與金融創新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通常是矽谷或華爾街。然而,擁有廣袤平原與獨特經濟結構的美國懷俄明州,反而成為推動數位資產、金融科技與開放式銀行(Open Banking)政策的典範,並以實際行動展示其重要性。
根據 Reuters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美國國會早在 2010 年已通過《多德-法蘭克法案》第 1033 條,賦予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啟動監管,讓民眾得以直接擁有與存取自身的金融資料。這項條文被譽為開放式銀行制度的核心,象徵著金融消費者權益的重大拓展。
懷俄明州的實例更凸顯此制度的效益:一位母親可以透過當地銀行 Big Horn Federal 的銀行帳戶,輕鬆授權子女使用 Venmo 或 PayPal 收款,實現在校子女能自由彈性接收資金援助。這正是開放式銀行「將資料與支付主權歸還給用戶」理念的具體展現。
在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內,他積極推動開放式銀行指引的制定,明確規範消費者可選擇與金融科技平台共享數據,同時在確保資訊安全與透明原則下,促使數位資產平台的使用體驗更便捷。結果顯示,用戶不僅能更自由使用 Venmo、PayPal,也可安全進行數位資產交易。
評論:此舉等於為新興工具如穩定幣與數位資產交易所鋪路,並助攻區塊鏈支付模式的普及。
隨著開放式銀行持續推進,美國金融創新逐步加速。透過使用者授權資料共享,許多平台可提供快速且低成本的支付服務,尤其與數位資產交易所與穩定幣發行商的整合,更有望優化整體交易效率,推動金融產業的全面升級。
2024 年,懷俄明州立法機關進一步通過支持金融機構實施開放式銀行的法規,這延續了自 2017 年起陸續通過的一系列區塊鏈與數位資產相關法案,展現出懷俄明州欲成為數位資產產業首選地的企圖。這與 1980 年代初南達科他州藉由引入信用卡產業實現經濟轉型的戰略相當類似。
同年,拜登政府於聯邦層級正式拍板通過開放式銀行監管案,卻遭主要銀行團體質疑其越權,並提出司法挑戰。除此之外,聯邦政策亦針對 Venmo、PayPal 等數位支付平台,以及數位資產交易所,採取加收手續費等限制措施,導致市場憂慮其不利使用者與創新發展。
評論:過度干預恐削弱金融科技平台的可及性與競爭力,並不利美國維持在此領域的領導地位。
大型銀行仍試圖維持對個人金融資料的壟斷控制,並以資安疑慮為由強化風險宣傳,試圖阻止消費者與第三方共享資訊。不過,這套論述已難符合當代消費者追求自主與便利的訴求。
當前,美國需要重新調整開放式銀行的監管策略,以回應日益增長的需求與技術演進,維持其在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領先地位。
對於像懷俄明這類農村與偏鄉地區而言,開放式銀行更是解決金融服務不足問題的關鍵橋梁。透過智慧型手機與電腦設備,當地民眾可使用替代性信用評級模型,獲得更合適的貸款與金融服務;同時,藉由日常交易資料展現金融行為紀律,也有助於取得更佳信用品質。
此外,對經營家庭農場、牧場或小型企業的用戶而言,收入通常具季節性波動,因此更仰賴有彈性的貸款與收付款選項。開放式銀行機制可根據資料運算建立動態支付與融資架構,前提則是使用者需能完全掌握自身的資料使用權限。
評論:開放式銀行不僅象徵金融革新,更是數位資產與主權資料經濟實踐的基礎設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