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GPT-5 加密貨幣交易虧損達 -64.22%,AI 模型實戰能力遭質疑

GPT-5 加密貨幣交易虧損達 -64.22%,AI 模型實戰能力遭質疑 / Tokenpost

根據 CoinGlass 近期公布的「AI 模型交易排行榜」數據顯示,作為目前最先進的通用大型語言模型之一,GPT-5 在加密貨幣實戰交易中慘遭虧損,虧損幅度達到 -64.22%,堪稱「幾近全額損失」,引發市場對 AI 預測能力的質疑。這些結果突顯出,即使 GPT-5 擁有卓越的文字生成與推理能力,但在面對高頻資料與極端市場波動的實戰環境中,仍顯得力不從心。

根據 CoinGlass 的統計,截至 24 日(當地時間),GPT-5 的交易帳戶累計損失高達 6,367 美元(約合新台幣 28 萬元),表現為競賽參與模型中最差。與之形成對比的,還有像 Grok 或 DeepSeek 等其他 AI 模型,分別錄得 +3%、+64% 的正向報酬,展現出明顯差異。

專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雖擅長生成文字、理解語境與解決複雜問題,但因缺乏即時學習機制與市場應變能力,在涉及高頻交易、訂單簿理解和風險管理等專業層面時有限制。尤其是在加密貨幣這樣波動劇烈的市場中,依賴靜態資料訓練的模型難以及時做出反應並控制風險。

金融科技專家評論:「目前像 GPT-5 此類通用語言 AI,更偏向『賭徒』而非具備邏輯基礎的金融市場策略家。真正在金融市場中發揮作用的 AI,通常都具備即時資料學習功能,並針對特定領域量身打造演算法。」目前不少大型金融機構,包括對沖基金與資產管理公司,已開始重點部署這類領域專用模型。

此外,有觀點認為,目前 AI 交易結果更接近「隨機數據波動」的結果,而非來自一致且可持續的策略。GPT-5 過度依賴過往模式觀察,在市場方向判斷出現錯誤時,極易放大虧損。評論指出:「若讓此類模型參與真實資金操作或控制加密貨幣錢包,恐為風險決策埋下隱憂。」

儘管 GPT-5 在文字處理與資料摘要等領域具備強大優勢,但以目前的能力來看,作為市場交易參與者仍有待成熟。在加密貨幣這場快速演進的科技賽局中,「裝備了高性能標籤的 AI」,仍需克服許多挑戰才能站穩腳步。

關鍵詞:GPT-5、AI 交易、加密貨幣、CoinGlass、語言模型虧損、DeepSeek、Grok、加密貨幣風險

評論:隨著 AI 技術快速發展,企業與投資者亟須分辨「看起來聰明」與「真正會賺錢」的差別,避免盲目信任演算法將資金交由 AI 操控。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