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投資分析師 Luke Gromen(盧克·葛羅門)的觀點,中國最近對稀土礦出口的限制可能象徵著美國「美元體系」霸權開始出現裂痕。隨著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升溫,此舉被視為中國針對長期以貿易與軍事壓力為基礎的美元體系發起的一次策略性反擊。
根據 Horowitz 的播客節目《Truth For the Commoner(TFTC)》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葛羅門指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對象,主要集中在與美國軍事產業鏈有關的企業,並非單純的經濟操作,而是精準狙擊美元霸權的一招。他表示:「美元全球地位長期依賴美國軍事優勢做為背書,中國此次的行動將衝擊這一基礎,等同對美元體系核心發起挑戰。」
稀土金屬是智慧型手機、半導體與電動車電池等高科技產品的關鍵原料,更是精密軍事裝備與導彈導航系統不可或缺之材料。此舉也顯示中國意圖從貿易戰升級至更深層的戰略博弈,接連拉高政治與軍事層面的對抗烈度。
面對中國此波動作,川普總統迅速反擊,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徵最多 100% 的額外關稅,展現強硬立場。葛羅門認為,這突顯了西方長期低估中國在供應鏈和資源領域掌握的「槓桿力量」。他並補充:「歷史經驗顯示,任何敢於挑戰美元作為全球貨幣基礎的個人或國家,最終都會承受美國的武力警告——如薩達姆·海珊與穆阿邁爾·格達費的下場。」
評論:此番中國針對稀土貿易的戰略操作,不僅有可能重塑全球供應鏈,更象徵中國有意挑戰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支柱的地位。如果美中戰略博弈持續惡化,「去美元化」與「去全球化」趨勢勢將加速擴大。
國際市場也開始思索潛在影響。多位市場分析人士預測,隨著傳統金融與軍事霸權結構動搖,將促使投資人尋求去中心化的替代資產,例如比特幣(BTC)與黃金。若未來全球信賴美元的基礎進一步動搖,加密資產可能成為避風港,投資需求有望進一步升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