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儘管美國地區性銀行在 2023 年銀行危機後已加強財務結構,近期卻再度面臨金融壓力,引發外界對於比特幣(BTC)可能受益的市場預期。若美國金融體系陷入流動性危機,美國聯邦準備制度(Fed)可能啟動寬鬆政策,進一步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
數位支付平台 Strike 執行長 Jack Mallers(傑克·馬勒斯)指出,美國地區性銀行再現危機跡象,是「比特幣正準確反應即將到來的流動性衝擊」的明確信號。他在 Primal 平台上表示:「比特幣已經嗅到風險的味道,美國很快將被迫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否則它們的『法幣帝國將面臨瓦解』。」
馬勒斯進一步在社群平台 X 上補充說:「比特幣是對流動性變動最敏感的資產,是『揭露真相的機器』。」他指出,在債券殖利率大幅下挫、信貸利差擴大、銀行壓力指標明顯惡化的當下,比特幣正「適當發揮其功能,並對潛在風險做出反應」。
評論:馬勒斯的觀點呼應市場中「比特幣為新興金融風險避險工具」的論述,也凸顯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市場之間日益鞏固的關聯性。
此外,近期隨著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再次轉為下跌、部分地區性小型銀行股價大幅下滑,使得市場對金融體系潛在不穩的擔憂再度升高。若聯準會選擇擴張性貨幣政策以穩定市場,比特幣將可能因其對政策變化的高度敏感性,而成為「價格先行指標」,其潛在反彈空間備受關注。
評論: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監管政策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比特幣正在逐步鞏固其「數位黃金」地位,特別是在傳統金融系統面臨壓力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