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4 日,主打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加密支付平台 Ramp Network 正積極推動穩定幣應用,以打造如傳送訊息般直觀的跨境支付體驗。當前傳統匯款系統成本高昂且繁瑣,而穩定幣提供了快速、低費用的選擇,Ramp Network 希望透過此技術克服現有金融基礎設施的種種限制。
Ramp Network 產品總監 Max Sandy 表示,現行匯款就像「必須經過三段轉乘才抵達的漫長旅程」,不僅耗費時間,且手續費偏高。他指出,像是轉帳 100 美元但實際卻需負擔 10 美元的手續費,此舉不僅是效率升級,更是對「價值交換模式的根本革新」。在他看來,穩定幣能將這些繁瑣流程整合為單一「高速通道」,提升整體金融傳輸流暢度。
然而 Sandy 也特別強調,僅靠技術創新還不夠,能否合規發展將成為服務能否規模化的關鍵。他指出:「設計時即考慮監管要求,並不損害使用者體驗,是我們的核心策略。」Ramp Network 目前已根據歐盟 MiCAR、 美國各州法規及中南美地區的法規要求,打造具延展性的應用基礎,確保未來可跨國擴展。
在許多通貨膨脹嚴重的新興市場,「幣幣交換(Swap)」功能正成為穩定幣廣泛採用的關鍵工具。例如,一些使用者會先將薪資轉為 USDC 或泰達幣(USDT)以避險,再依需轉換為當地貨幣。Sandy 分析表示,唯有當使用者能夠自然地在比特幣(BTC)、穩定幣與本幣之間轉換,穩定幣才真正具備落地潛力。他並指出,Swap 功能正在從「交易工具」進化為「日常資產保值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Ramp Network 對於降低用戶「使用加密貨幣的門檻」也下足功夫。考量到許多匯款用戶為首次接觸加密資產者,Ramp 網路平台導入類似傳統金融界的介面設計,包括 KYC 驗證、生物辨識登入與一鍵支付連結等,務求讓使用者「幾乎感覺不到自己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
評論:這類將區塊鏈技術「隱形化」的嘗試,將有助於降低主流市場對加密技術的反感與不信任。
對於外界仍普遍將加密幣視為高波動性投資工具的觀點,Sandy 則強調,穩定幣已逐漸在部分國家成為日常交易與資金避險手段。他進一步指出:「當用戶體驗與傳統網銀無異,且支付流程與現有設備整合完成後,公眾自然會視穩定幣為『實質貨幣』而非單純『投資產品』。」
展望未來,他預期在未來五年間,全球跨境匯款基礎設施將會由穩定幣作為主要底層技術支撐,透過像 Ramp Network 這樣的服務平台,使用者將能以如傳簡訊一樣的方式完成全球支付。他補充道:「我們正在建構一條支撐未來數位金融的鐵道,這條鐵道不僅需要合規,同時也要讓每一位使用者感覺熟悉與自在。」
評論:穩定幣的發展,從單純的匯率穩定工具逐步轉向更廣泛的支付與資金管理用途,Ramp Network 正是推動這場轉變的領頭羊之一。隨技術與法規環境持續進化,「看不出像在用區塊鏈的區塊鏈支付」或將成為主流新標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