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五(24 日),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一場規模驚人的清算潮,總計約達 26.41 兆韓元(約合 192 億美元),在投資者間引發熱議。雖有部分交易員懷疑此次暴跌是由市場做市商蓄意拋售所致,但更多分析師認為,這是市場因槓桿過度而進行的「自然調整」,屬於健康的修正階段。
根據加密數據平台 DefiLlama 的統計,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市場的「未平倉合約」在此次波動中從先前的 260 億美元(約 36.1 兆韓元)一口氣下滑至 140 億美元(約 19.46 兆韓元)以下,可見這波閃電崩盤的衝擊相當劇烈,對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造成直接衝擊。
與此同時,市場流動性需求急速膨脹,推動多數借貸協議(Lending Protocol)的手續費收入創下歷史新高。當日 DeFi 協議總手續費收入突破 20 億美元(約 27.8 兆韓元),刷新以往紀錄,顯示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風險控管已成為市場核心議題。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每週交易量也迅速攀升至 1,770 億美元(約 246.3 兆韓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加密貨幣借貸規模下降至 600 億美元(約 83.4 兆韓元)以下,為自 2023 年 8 月以來首次跌破此水準。這反映出市場投資人槓桿操作意願明顯下降,多數人選擇主動減倉應對波動。
雖然這場暴跌讓交易員驚慌不已,但不少業界專家指出,適度消化過剩槓桿其實有助於市場建立更穩健的中長期基礎。他們認為,「這次現象可能與機構拋售或巨鯨在進行機械化清倉有關的可能性低,反而更像是整體市場在主動調整部位所導致的結構性修正。」
此外,川普總統關於加密貨幣政策的立場尚不明朗,也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安情緒。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日益逼近,加密投資人對「政策風險因素」的關注亦日趨升高。
評論:市場經歷大幅波動雖令人措手不及,但從 DeFi 手續費收入激增與槓桿降溫的情況來看,此次事件可能為市場帶來必要的清洗,有助於建立更穩定的價格基礎。未來仍需關注政策面的不確定性是否加劇市場震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