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媒體報導,上週末加密貨幣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導致約26兆4,100億韓元(約19億美元)的槓桿部位遭到清算。多位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這波下跌並非由於交易量暴增所致,而是源自過度槓桿交易引發的連鎖清算效應,令投資者紛紛關注背後原因及後續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The Wolf of All Streets》Podcast 主持人史考特·梅爾克(Scott Melker)透過 Coinbase(COIN) 數據的分析,當天的交易量其實並未創下夏季以來新高。他指出,七月曾兩度出現比該日更高的交易量,但比特幣(BTC)當時僅出現短期下跌後迅速反彈,顯示此次崩盤並非恐慌性現貨拋售,而是由期貨市場的清倉引發的技術性下跌。
梅爾克補充表示,「這次的下跌是因槓桿強制清算帶來的連鎖反應,不是一場現貨市場的恐慌賣壓」,甚至部分現貨交易平台在下跌當下可能一度癱瘓,使得潛在買盤無法及時進場托底,進一步加深跌勢。
鏈上分析機構 Glassnode 也指出,這次下跌可說是「比特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期貨槓桿清算事件」之一。其報告中提到,約15兆2,900億韓元(約11億美元)的未平倉合約在短時間內消失,直接反映整體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歷史性的去槓桿化(Deleveraging)過程。這場爆倉潮使加密市場大量槓桿倉位遭清算,導致整體融資費率一舉跌至2022年熊市以來的低點,成為加密產業轉向謹慎操作的預警訊號。
目前比特幣價格回升至約1,581萬韓元(約11萬4,100美元),相較於週五的低點1,486萬韓元(約10萬7,000美元),呈現短幅反彈。不過,市場普遍認為這波回升尚無法視為反轉訊號,可能僅是下跌趨勢中的技術性修正。
評論:此次震盪再次凸顯高槓桿交易存在的潛在風險,市場專家呼籲投資者應將焦點放在槓桿部位變動與資金流向,而非僅僅關注交易量。同時,面對極度波動的市場結構,更應培養風險意識並採取審慎策略,以減少突發性清算事件對資產的衝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