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多重利空同時爆發,引發加密貨幣市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強制清算」事件。比特幣(BTC)價格一度跌破11萬美元(約新臺幣1,529萬元),導致整體市場陷入恐慌。
此次被清算的槓桿部位規模高達190億美元(約新臺幣6,300億元)。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投資人實際損失金額達此數字,但也顯示出過度使用槓桿而產生的大量倉位在短時間內被強迫結清,對市場「流動性」形成巨大衝擊。
從市值變化觀察更可看出損失規模。資料顯示,自週五至週日,加密貨幣總市值從4.24兆美元(約新臺幣131.4兆元)驟降至3.79兆美元(約新臺幣117.5兆元),短短三天內蒸發約4,500億美元(約新臺幣13.9兆元)。
分析指出,本輪劇烈下跌主因為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包括各大央行持續收緊政策,以及川普總統針對中國宣佈「100%關稅徵收」計畫,引發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造成傳統與數位資產市場同步承壓。其中,加密貨幣由於風險偏好高,更成為主要受衝擊資產之一。
不過到了週一,市場已出現初步回穩跡象。截至發稿,加密貨幣總市值已回升至4兆美元(約新臺幣124兆元)以上,反映部分投資人信心回籠。
評論:此事件再次凸顯「槓桿交易風險」與外部政策消息對加密市場的高度影響。專家提醒,在當前高「波動性」環境下,投資人應更加謹慎,避免盲目追高或過度槓桿操作,以防止遭受重大資本損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