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韓國加密貨幣監管升級:國稅廳擬查扣冷錢包打擊逃稅行為

韓國加密貨幣監管升級:國稅廳擬查扣冷錢包打擊逃稅行為 / Tokenpost

韓國國稅廳進一步加強對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逃稅的打擊範圍,近日更表明,包括「冷錢包」等離線錢包內的資產,也將納入查扣對象,這一強硬立場令許多加密貨幣用戶倍感壓力。

根據《韓國日報》9 日報導,韓國國稅廳一名官員表示,若透過加密貨幣交易分析工具發現納稅義務人有資產藏匿於離線錢包的嫌疑,將進行住宅搜索,並查扣硬碟與冷錢包設備。此一措施,反映出僅追查線上交易所的資產已難全面掌握逃稅行為,當局因此決定擴大執法範圍。

依現行的《國稅徵收法》,國稅廳可向國內加密貨幣交易所調閱帳戶資料,凍結欠稅者帳戶,並將其資產按市值變現以抵繳稅款。過去執法重心多集中於「線上資產」,但這次對「冷錢包」下手,顯然是更大程度的收緊措施。

冷錢包是指儲存在不連網的實體裝置中的加密貨幣,雖能有效降低駭客風險,但同時也常被用來隱匿資產、逃避稅務,成為監管盲點。國稅廳指出,這類工具可能成為影響稅收徵管的「灰色地帶」。截至 6 月,韓國持有加密貨幣的人數已從 2020 年的約 120 萬人,增至逾 1,100 萬人,增幅超過「800%」。

同期間,韓國的加密貨幣交易量,也從原先約 1 兆韓元(約 730 億新台幣)成長至 64 兆韓元(約 46 兆新台幣)以上,與此同時,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逃稅的案件也急劇上升。國稅廳自 2021 年起開始專項查緝加密資產逃稅行為,當年即從 5,700 名人士處查扣價值約 699 億韓元(約 503 億新台幣)的加密資產。

此後,取締力道持續升級,過去四年間,國稅廳共向約 1.4 萬人查扣或變現價值約 1 億 800 萬美元(約 1,501 億新台幣)的加密貨幣,此舉也反映出,在資產數位化趨勢日益明顯之際,加密貨幣已成為「逃稅手段」之一。

根據金融情報分析院(FIU)2025 年的統計,截至 8 月,國內加密資產服務業者上報的可疑交易達 3 萬 7,000 筆,已超過 2023 與 2024 年的全年總和。FIU 的「可疑交易報告(STR)」制度是政府推動「反洗錢(AML)」的核心機制,也顯示整體監控正加速加碼。

評論:韓國政府此次預告對冷錢包等實體設備的查扣計畫,代表已從政策宣示邁入具體執法的新階段。在加密貨幣逐漸融入主流金融與日常經濟活動之際,當局顯然也將持續升級查緝技術與制度工具,降低虛擬資產被當作避稅工具的風險。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