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市場中,除了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之外的「數位資產總市值」指標近日創下歷史新高,顯示資金正逐漸流入更具風險性的資產類別。根據 TradingView 數據,截至 1 日(當地時間),追蹤此類資產的指標「TOTAL3」正式突破 1 兆 1,8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64 兆 8,200 億元),不僅超越 2021 年牛市時期的紀錄,並在周線收盤價方面也創下歷史新高。
此指標排除了比特幣與以太幣,專注於反映「山寨幣」市場的整體表現。因此,TOTAL3 的創高意味著山寨幣行情正全面回暖。其中,如 Polygon(MATIC)、NEAR Protocol(NEAR) 與 Chainlink(LINK) 等主要區塊鏈基礎建設代幣近期均錄得雙位數漲幅,成為本輪上漲的領頭羊。
另一方面,顯示市場風險偏好的另一項指標也出現了變化。作為主要穩定幣之一的 Tether(USDT),其市佔率近來快速下滑,被視為投資人正將資金從「現金等價物」轉向風險資產的明確訊號。整體而言,當穩定幣佔比下降,通常代表市場資金正在流入更多元的加密資產。
專家認為,這波資金輪動恐不僅是短期現象。除了美國總統大選與利率政策等重大宏觀經濟變數外,近期川普總統公開發表支持加密貨幣的言論,也被視為激勵市場的正面催化劑之一。若未來監管與稅收政策依其立場出現鬆動,市場將可能出現進一步成長空間,並有助於推升包括山寨幣在內的整體市值水準。
從更宏觀的觀點來看,「TOTAL3」市值創高,被解讀為市場已從「比特幣與以太幣主導」的格局中脫胎,逐步走向更為多元的資產配置階段。評論指出,這或許象徵著新一輪市場循環的起點,加密貨幣投資邏輯亦陸續轉向涵蓋更廣泛領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