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FDIC 擬限制濫用聲譽風險 有望改善加密貨幣產業金融接入困境

FDIC 擬限制濫用聲譽風險 有望改善加密貨幣產業金融接入困境 / Tokenpost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近期公布的公開議程,該機構將討論一項擬議中的監管新規,重點聚焦於限制金融監管機構濫用「聲譽風險(reputation risk)」的行為。此舉旨在防止銀行機構以模糊的理由拒絕為加密貨幣產業提供服務,可能對整體虛擬資產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根據 CoinDesk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FDIC 臨時主席 Travis Hill(特拉維斯·希爾)表示,過去銀行與加密貨幣平台合作屢遭封阻,主要原因之一是監管單位泛用「聲譽風險」作為理由。他批評這種模糊概念的濫用,不僅造成銀行合作對象不明確受限,也可能阻礙金融創新與正當業者的營運空間。

事實上,部分案例顯示,銀行曾以「風險考量」為由,直接阻擋用戶資金流向加密貨幣交易所,甚至終止相關商業合作。此類作法引發加密產業強烈關注,質疑是否存在系統性排擠的可能。

川普總統於 8 月簽署行政命令,明確對此議題表態。他表示,倚賴模糊不清的「聲譽風險」規範,可能導致「政治化去銀行化(debanking)」或甚至違法行為,破壞全民公平取得金融服務的基本權益。雖然該命令未直接提及加密貨幣,但評論認為已明確針對數位資產產業所面臨之困境。

加密業界對此並不陌生,早在川普總統返任前,便已對銀行拒絕服務、政府集體施壓等現象提出警告。根據相關媒體先前揭露的「未公開文件」,2022 年 FDIC 曾要求部分金融機構全面停止加密資產相關業務,引發市場對所謂「第 2 次窒息行動(Operation Chokepoint 2.0)」的猜測與關切。評論指出,這背後更可能反映政府機構透過行政手段限制金融接入的潛在風險。

後續,川普總統當選後立即任命特拉維斯·希爾為 FDIC 臨時主席,他隨即宣布將重新檢視與加密貨幣產業有關的監管實務。FDIC 也陸續釋出部分內部資料,試圖加強政策透明度,回應外界批評。

展望未來,這項預計推動的「反濫用聲譽風險」規則,能否真正解決銀行對加密貨幣企業「不透明杯葛」的問題,仍有待觀察。對企業與投資人而言,若此規範最終落實,或將意味著虛擬資產產業能獲得更穩定且公平的金融接入機會,防止「制度性排擠」再次上演。FDIC 預計在完成討論後,正式公布最新政策立場。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