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比特幣(BTC)在美國政府可能再次關門的消息下,價格創下近兩個月來新高,並持續展現強勁的上漲趨勢。不過,市場上也開始出現部分投資人「實現獲利」的動作。著名加密貨幣策略師克里斯·伯尼斯克(Chris Burniske)表示,目前是「分批出場」的好時機,同時建議採用「趨勢中分批獲利」的策略。
伯尼斯克於 X(原稱 Twitter)發文指出,儘管比特幣仍具長期上漲潛力,但在市場情緒偏多的時候,投資人應考慮提前鎖定一部分利潤以降低風險。他強調自身的操作方式是「有紀律且耐心地分批出售主流加密資產」,藉此一方面持續保有比特幣部位,另一方面則確保有足夠現金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當天,比特幣價格一度攀升至 11 萬 9,450 美元,單日上漲 1.84%,反映出市場強烈的買盤動能。
與此同時,穩定幣市場也面臨結構性轉變。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夥人,同時也是區塊鏈數據機構 CoinMetrics 共同創辦人的尼克·卡特(Nic Carter)警告,目前以泰達幣(USDT)與 USDC 為主的「雙寡頭格局」正逐漸瓦解。他點出三個主要原因: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自行發行穩定幣、因應收益競爭而出現更多新興穩定幣、以及銀行型穩定幣的快速崛起。
目前,泰達幣(USDT)與 USDC 合計佔據整體穩定幣市值的 2,4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7.68 兆元),相當於總市值約 3,000 億美元的八成之多。然而,新勢力「Ethena」發行的 USDe 市值已達 1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420 億元),市場占比正在快速上升,雙寡頭格局恐難持續。
泰達目前的擴張速度令人驚訝。社群影音平台 Rumble 執行長克里斯·帕夫洛夫斯基(Chris Pavlovski)直言,泰達幣的流通總量「將比大家預期更早突破一兆美元大關」。根據最新資料,泰達幣今年流通量已攀升至 1,7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53 兆元),續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 1,1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76 兆元)。穩定幣競爭者 USDC 同期也由 350 億美元大幅成長至 7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3 兆元)。
此外,泰達公司在去年 12 月以 7 億 7,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440 億元)投資於 Rumble,該公司目前估值可能已逼近 5,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8 兆元),有望成為超越 OpenAI 的全球最大未上市企業之一。
評論:在比特幣突破 12 萬美元關口的邊緣,穩定幣市場也同樣風起雲湧。不論是資金輪動導致的獲利了結,還是穩定幣競爭格局重寫,對市場來說都是關鍵轉折。投資人此時需格外留意「資金配置」與「進出時機」,在變局中掌握主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