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日要求撤回關於瑞波幣(XRP)、Solana(SOL)、Cardano(ADA)、狗狗幣(DOGE)與萊特幣(LTC)等一系列山寨幣的指數型基金(ETF)申請,為整體山寨幣市場踩下急煞車。根據 The Block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這項舉措被視為 SEC 為建立加密資產商品化標準與調整監管步調所採取的策略性調整。
目前相關 ETF 發行機構預計將依照建議,自本週起陸續撤回相關「19b-4 表格」的申請。這代表新規範下的 ETF 審批將比以往更加嚴格,尤其產品若欲獲得「商品」認定,需符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監管的期貨合約上市等多項條件。若成功符合規範,相關 ETF 的審批流程也有可能因此加速。
在市場波動加劇的同時,極端槓桿操作再度引發討論。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平台 Hyperliquid 的知名交易者「qwatio」便因激進倉位而慘遭重創。他押注約 1.14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81 億元)做空瑞波幣,並加上對比特幣(BTC)高達 40 倍槓桿的重倉操作。該筆倉位僅動用 7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043 億元)作為保證金,當瑞波幣價格自 2.71 美元升至 3.06 美元以上時,他的帳戶便會觸發強制清算。結果在週末期間,價格突破設限水位,導致總計損失達 344 萬美元(約新台幣 478 億元)。
與此同時,知名財經主持人 Jim Cramer(吉姆·克雷默)於社群平台 X(前稱推特)發文,鼓勵投資者「買進加密貨幣」,再次激起輿論兩極反應。發布時間點正值美國國債突破 37.6 兆美元(約新台幣 52.28 京元),引發市場對政府財務健康的深切關注。克雷默貼出「國債時鐘」圖片,呼籲將加密貨幣視為資產避險手段;不過,外界普遍將其投資建議視為「反向指標」,因此反應出現分歧。
有部分投資人認為,不論克雷默觀點是否準確,這次發言提醒了大家可以更嚴肅地看待數位資產作為對抗財政風險的潛在工具。然而,也有不少人對於加密貨幣是否真的能扮演「宏觀經濟避風港」的角色,仍持高度懷疑態度。
評論:SEC 的 ETF 行動、槓桿交易慘賠案例與名人發言連鎖效應交織,反映加密市場正面臨監管、投機與信心三重挑戰。未來投資者不僅需更加留意監管走向,也應審慎看待高風險槓桿操作以及輿論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關鍵詞強調:指數型基金、瑞波幣(XRP)、Solana(SOL)、狗狗幣(DOGE)、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加密資產、槓桿交易、Jim Cramer(吉姆·克雷默)、國債、數位資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