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Whale Alert 的鏈上數據顯示,近日一個近12年未曾使用的比特幣(BTC)錢包突然轉移了約 400 BTC,約合 4,4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 億元),引發社群震撼與熱烈討論。資深密碼學家尼克·薩博(Nick Szabo)對此指出,這類異動或與「政府沒收加密資產」的潛在可能息息相關。
根據 Whale Alert 的報導,該筆交易來自一個歷經十多年未曾活動的老錢包,在交易當下其資產價值為每枚比特幣約 11 萬美元。此舉非但罕見,也讓相關從業者紛紛推測其背後原因。
更引發關注的是,有匿名團體以與 1990 年代過去美國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相同名稱的身份出現,透過鏈上 OP_RETURN 指令向這批老錢包發送疑似「法律通知」的市場訊息,警告錢包持有者如90日內未證明擁有權,資產將面臨被沒收的風險。此舉引發加密社群對法律介入區塊鏈資產的爭議與關切。
對此,尼克·薩博特別提及美國加州近期審議中的 AB 1052 法案。該提案主張,若數位資產在 3 年內未被使用,便可被視為「無主資產」,並允許由州政府接管。薩博指出,這份法案雖主要針對傳統金融資產,卻也可能對比特幣等去中心化資產造成法律波及。
他進一步表示:「即便是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系統中,這類法律動向可能使長期持有人感受到壓力,這也解釋了為何愈來愈多人選擇主動遷移自身資產。」評論:這樣的反應反映出政府法規對加密資產控制權的日益關注。
薩博呼籲,長期持有者應考慮定期移動其比特幣,以防遭遇突如其來的法律風險。他強調,這不僅僅是資安上的好習慣,更是面對潛在政策變化時的預防行動。「將比特幣數年一次地遷移,不失為一種智慧的應對方式,」他說。
隨著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逐步納入監管與制度架構,長期投資者的策略勢必也會隨之改變。此次舊錢包的轉帳事件,被視為對 AB 1052 法案未來影響的警訊,也可能成為促使更多非活躍錢包「甦醒」的導火線。
關鍵詞:比特幣(BTC)、尼克·薩博、AB 1052 法案、無主資產、長期持有、加密貨幣沒收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