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News1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比特幣(BTC)早期用戶、礦池 F2Pool 共同創辦人王春(Chun Wang)針對近來市場對於量子電腦對區塊鏈安全的威脅發表看法,認為擔憂過度。他指出,多數擔心量子電腦的人,其實從未撰寫過任何一行量子程式碼,突顯出技術理解能力的不足。
近年來,隨著量子電腦技術快速發展,不少業界人士擔憂比特幣所依賴的 SHA-256 雜湊演算法可能遭到破解。不過王春認為,這樣的擔憂被放大了。他強調,比起「量子威脅」,更重要的應該是「比特幣是否有潛力發展為星際交易的工具」,將視野拓展到行星之間的實際應用。
目前,包括谷歌的「Willow」、微軟(MSFT)的「Mayorana I」、IBM 的「Blue Jay」等量子電腦研究計畫進展活躍,但王春表示,這些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在現實生活中展現足以撼動比特幣基礎的應用能力。他補充,目前量子電腦對比特幣加密技術的實質威脅仍屬理論層面,目前沒有必要過度反應。評論:包括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近日也曾透過 AI 聊天機器人「Grok」詢問量子電腦能否破解 SHA-256,但這類話題或許更多只是吸引大眾關注的話術。
王春進一步指出,未來的比特幣應該不只是「數位黃金」,還應該成為能在火星等異星之間進行精準結算的交易通貨。他特別提到,要實現星際間的交易網絡,需針對訊號延遲(latency)的問題進行技術優化,建立真正可跨越天文距離運作的金融體系。
此次發言源於他參與 Fram2 任務返回地球的經歷。王春成為首位透過比特幣完成「太空轉帳」的使用者,與其他三名機組人員一同在地球極地上空進行 22 項太空科學實驗,其中包括史上首次在太空中進行的 X 射線實驗,留下歷史性紀錄。
在區塊鏈安全與量子計算技術的轉折點上,王春的發言引發不小關注。儘管量子電腦未來可能帶來技術顛覆,但目前多位專家認為真正威脅比特幣尚需多年發展。評論:過度炒作可能造成市場過度恐慌,反倒模糊了比特幣的長期價值與發展方向。這也提醒投資人,在面對新技術挑戰時,需保持理性評估與科技常識的更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