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算力可驅動 AI 革命?PoW 模式掀起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新浪潮

比特幣(BTC)算力可驅動 AI 革命?PoW 模式掀起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新浪潮 / Tokenpost

比特幣帶動AI基礎設施革命?工作量證明(PoW)有望成人工智慧新動能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不斷發展,比特幣(BTC)不僅改寫了虛擬資產制度,也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的構築帶來嶄新可能。根據 24 日(當地時間)Cointelegraph 報導,區塊鏈專家達尼爾·利伯曼與大衛·利伯曼兄弟指出,若 AI 生態系欲邁向開放且高效的未來,「工作量證明(PoW)」模式的獎勵機制將是關鍵。

比特幣自問世以來,其 PoW 機制為提升運算效率與硬體發展掀起技術競賽。15 年前,比特幣尚可用一般消費級顯示卡進行挖礦;然而如今,專為加密計算打造的 ASIC 矽晶片效率已達 GPU 的 10 萬倍,硬體性能飛躍成長。這場為爭奪有限比特幣獎勵而展開的競爭,也推動整體比特幣網路基礎建設成長至約 16 GW 的規模——等同可驅動 1,000 萬台 NVIDIA 頂規 GPU 的電力,遠遠超越 OpenAI、微軟(MSFT) Azure、亞馬遜(Amazon) AWS、Google Cloud 與 xAI 整體 AI 算力之總和。

利伯曼兄弟認為,AI 模型若導入 PoW 結構,將改變目前依賴企業雲端與授權的閉鎖運作方式。此舉將讓任何用戶都能用自身設備貢獻算力,並依照實際處理 AI 任務的效率獲取報酬。「證明你有能力,就有回報」,這使去中心化的創新與個人技術力獲得肯定,無須仰賴大型平台銷售與流通管道。

評論:此概念延伸了「算力即資產」的邏輯,與比特幣過去推動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如出一轍。若大規模落實,將有可能成為未來 AI 晶片與硬體競逐新戰場。

利伯曼兄弟指出,AI 若採用此機制,勢必將促使半導體業掀起新一波競爭。誰能設計出價格低廉、效率高的 AI 客製晶片,就能在市場中搶得先機。有如今日的比特幣礦業市場,新進技術可能成為主導勢力,吸引早期投資者與區塊鏈信仰者大舉進入。

相對地,也有一些 AI 項目採用另一種共識機制——「權益證明(PoS)」。這類系統主要依靠持幣比例分配收益,不直接依據算力貢獻。例如 Bittensor 系統中,表現最強的 Subnet 64 只獲得全網 5% 報酬,其餘則流入擁有大量資產但對運算貢獻有限者手中。

這樣的分配方式,可能讓原本應鼓勵技術競爭的機制淪為「資本導向」的遊戲,失去去中心化的原意。相較之下,PoW 能更有效將報酬導向真實技術貢獻與創新成果上。

利伯曼兄弟強調,PoW 的意義不僅在於「挖礦」本身,而在於透過競爭驅動基礎設施持續升級。在過去十年間,這一機制成功促成規模龐大的去中心化算力網路誕生,其效能遠超許多傳統中央化系統。若此策略被複製至 AI 領域,或能實現如電力般「便宜、普及」的 AI 容量,全面推動科技民主化。

評論:AI 技術若導入 PoW,不僅可能解決計算資源壟斷問題,也將打造一個開放且具有競爭性的產業環境,與當前少數科技巨頭主導格局形成鮮明對比。

利伯曼兄弟最後指出,目前 AI 技術的發展狀態極似 2009 年早期比特幣時期,參與者規模小、機會巨大。他們建議對新型態 AI 礦場感興趣的使用者,可考慮主動整合自身或外包算力進入這類 PoW 生態系,搶占先機。因為正是這些最早投入「建構基礎設施」的參與者,將成為日後最大的受益者。

關鍵詞:比特幣、AI、工作量證明、去中心化、算力、ASIC、Bittensor、權益證明、礦場、利伯曼兄弟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