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報酬的投資環境中,加密貨幣市場正在為投資人提供全新的機會,那就是「收益型穩定幣」。此類數位資產不僅與美元等法幣價值掛鉤,還能讓持有者僅透過存放在錢包中就能獲得穩定收益。然而在投入資金之前,理解其運作機制、相關監管及稅務結構是不可或缺的。
傳統穩定幣如泰達幣(USDT)或USDC等,僅用於維持與美元的兌換價值,並不直接產生收益;相對地,收益型穩定幣則會透過「資產掛鉤或策略配置自動分配報酬」,協助用戶獲得被動收益。目前這類產品主要可分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國債或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模型,這些代幣背後由美國國債或銀行存款等穩定性資產作為擔保,並將這些資產所產生的利息分配給持幣者。此結構本質上是將傳統短期金融工具以「區塊鏈代幣」形式包裝,保有可靠的收益來源。
第二種則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結合收益模型」,例如由Sky(前MakerDAO)推出的sDAI,用戶將穩定幣DAI鎖倉後,根據治理機制設定的利率,自動累積收益。sDAI的特點是資產會隨時間「逐漸增加」,代表使用者可獲得不間斷的利息回報。
第三種為「透過衍生性商品策略實現報酬」的合成型模型,此類方式常見於加密貨幣市場的資金費率套利或質押獎勵計畫中。儘管此類商品提供的公告收益率往往較高,但涉及的市場波動性也相對劇烈,風險不容忽視。
雖然透過收益型穩定幣打造「被動收入」並非不可能,但因產品設計差異,在投資門檻與使用策略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監管較嚴格的美國,多數「國債擔保穩定幣」僅限合格投資人或非美國使用者購買,因為這類產品多被視為「證券」,受到監管限制。
此外,穩定幣的購買與鑄造(minting)亦有諸多限制。若透過中心化交易所操作,通常需經過「KYC(用戶身份驗證)程序」,而直接向發行方鑄造穩定幣的服務,多僅對法人或支付方案合作夥伴開放。舉例來說,發行USDC的Circle就不開放一般用戶以美元直接存入鑄幣。
雖然將收益型穩定幣僅存放在錢包內即可產生收入,但也能透過DeFi平台進一步執行如借貸、流動性挖礦等策略,創造「額外回報」。但這樣的操作除了更複雜外,也伴隨更高風險,投資人須審慎評估。
與此同時,稅務問題是無法忽略的一環。在多數國家,收益型穩定幣所帶來的報酬會視為「一般所得」,於收益產生當下即被認定需課稅。特別是對於「餘額增加型」穩定幣或價格浮動型產品,不同的稅負計算標準也讓「紀錄保留」成為極為關鍵的工作。
目前市場上具代表性的收益型穩定幣包括Ondo Finance推出的USDY及Sky發行的sDAI。USDY為美國國債與銀行存款支撐的資產,僅開放非美國合規用戶使用;sDAI則是一款建構在DAI儲蓄利率之上的產品,廣泛佈局在多個去中心化協議中。
不過,此類產品尚未有明確的全球監管標準,潛在存在法律風險、流動性不足與智慧合約漏洞等問題,加上政策變動可能對收益型穩定幣架構帶來重大影響。因此,儘管收益型穩定幣被部分市場視為「區塊鏈時代的下一代金融商品」,投資人仍需充分理解風險,謹慎應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