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綜合外電報導,2025 年加密貨幣市場遭遇有史以來最慘重的一小時,在短短 60 分鐘內,全世界主要交易所共計超過 1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90 億元)的合約倉位慘遭清算,導致市場大幅震盪、流動性急凍,多數投資人處於極度恐慌之中。比特幣(BTC)、以太幣(ETH)與柴犬幣(SHIB)等多種「市值」前列的加密資產全面下挫,使這場突如其來的劇烈行情被市場形容為「2025 年以來最血腥的星期一」。
這波急跌被視為「市場整體性清算」的結果,主要來自於投資人運用過高槓桿所建立的倉位遭強制平倉。在清算引爆連鎖反應之際,又有大量的機構與主力拋壓資金湧現,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次事件已超出純粹的技術性修正範疇,象徵市場可能正進入新一輪的結構性不穩。比特幣在風暴中一度暴跌至 11 萬 3,000 美元(約新台幣 1,570 萬元)附近,將近期漲幅悉數回吐,多數關鍵「技術指標」顯示拋壓尚未結束。RSI 指數也同步轉弱,顯示投資信心進一步惡化。
以太幣則跌破關鍵支撐位 4,200 美元(約新台幣 583 萬元),單日跌幅超過 5%,顯示本輪上漲走勢本就缺乏穩定基礎。若 ETH 無法儘速收復 4,400 美元(約新台幣 611 萬元),下一個潛在下探目標將可能回落至 3,800 美元(約新台幣 528 萬元)。至於柴犬幣,價格一度暴跌近 7%,滑落至 0.000010 美元價位,在失守 0.000013 美元支撐區間後,不僅技術結構遭到破壞,甚至在價格中新增一個「0」,讓市場信心雪上加霜。
此次清算總額雖略低於 2025 年初創下的單日清算高峰——10 億 6,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73 億元),但因其發生時點與影響範圍的廣度,更被視作市場邁入分水嶺的重大事件之一。尤其此次下跌並非僅限於主流資產比特幣與以太幣,中小型「市值較低」的山寨幣亦紛紛應聲下滑,顯示整體加密市場已進入系統性風險狀態。
若市場情緒未能有效修復,這類大規模「槓桿清算」事件恐將再次上演。目前高波動性與槓桿使用失控仍為市場最大的不穩定因子。多位專家指出,這次行情正如同一次「投資人心理承壓測試」,並呼籲投資人需採取「保守策略」,落實「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才可能降低未來潛在損失。
評論:這場加密資產集體下挫凸顯市場槓桿風險與情緒波動對價格造成的劇烈影響。技術指標反映出的弱勢再度提醒投資者,在面對如此高槓桿運行的市場中,理性操作與風控仍是首要原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