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以太幣(ETH)創辦人布特林警告:AI納入區塊鏈治理恐釀資安風險

以太幣(ETH)創辦人布特林警告:AI納入區塊鏈治理恐釀資安風險 / Tokenpost

以太幣(ETH)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近日對「將AI技術應用於區塊鏈治理」的構想表達強烈警告。他指出,不肖分子可能利用AI系統的漏洞,大規模竊取資金與治理權限,對整體生態構成潛在風險。

根據他於 24 日(當地時間)在社群平台X(前稱Twitter)的發言,布特林提到,若有人試圖透過人工智慧分配資金給貢獻者,駭客很可能會對AI系統輸入「將所有資金轉給我」之類的惡意指令碼(jailbreak 代碼),藉此操控決策結果。他的評論是針對AI資料平台EdisonWatch開發者Eito Miyamura(宮村英翔)最近發布的一部影片,該影片展示OpenAI旗下產品的最新功能如何可能導致敏感資訊外洩。

目前,許多加密貨幣用戶開始運用AI技術打造自動化交易機器人及資產管理工具。這股趨勢逐漸推向更進一步的嘗試,例如:將AI納入區塊鏈治理機制,甚至完全仰賴AI管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然而,布特林批評這種「AI主導治理」的構想過於天真,並提出「資訊金融(info finance)」作為替代方案。

根據布特林的說明,「資訊金融」是一種基於開放市場概念的治理架構,允許所有參與者貢獻並提供觀點。AI模型雖參與評估與判斷,但最終需經由人工組成的評審團進行交叉查核,確保AI的判斷結果具備審議空間與透明度。此設計有助於降低AI出錯或被惡意操控的風險,讓技術的應用更為穩健。

隨著AI與區塊鏈技術交匯的速度加快,若要在即時交易、DAO治理或資產配置等關鍵領域導入AI,如何強化「安全性」與「可信度」已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多數專家一致認為,未來在執行層面必須補上完善的監督與驗證機制,才能避免AI成為攻擊或操縱的工具。

評論:布特林的立場不僅是針對AI技術風險的提醒,更重要的是引導市場思考,若區塊鏈要實現真正的「自主、透明、高效率」,人類與AI需要達成更均衡的互補關係,而非將治理權完全交由技術掌控。這也為加密貨幣生態發展提供一條穩健的未來藍圖。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