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擴展業務的中國本土企業與國有金融機構,近期傳出將淡出包括穩定幣在內的加密貨幣業務。根據財新於 11 日的報導,這類企業可能將逐步撤離相關領域,主因在於香港近日實施的穩定幣監管新制,導致它們難以適應或不願參與新的監管框架。
報導指出,多家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國有企業駐港分支及部分中資銀行,原本可能積極爭取獲取穩定幣業務的相關牌照,但目前已有機構選擇延後甚至放棄申請。這反映出中國內部可能對加密貨幣監管尚未形成確定共識,也可能與監管機關的非正式指示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趨勢與此前媒體報導中的消息形成對比。日前有消息稱,滙豐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ICBC)計畫申請香港的穩定幣牌照,兩家銀行皆表示目前尚在評估當地規範,並有意在監管轉換期內積極摸索參與路徑。
根據香港當局的公告,自 8 月 1 日起,新版穩定幣監管框架正式施行,並預留 6 個月過渡期供市場參與者調整。截至目前,共有 77 家機構表達申請意願,當中包括多家跨國金融機構與大型科技公司。此項政策旨在建立更成熟透明的市場規範,吸引全球加密資產公司進軍香港。
然而,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有機構近期已有「暫緩或放棄申請的內部討論」,顯示中國本土金融資本對香港另類監管模式仍抱保留態度。特別是在穩定幣這類容易與中央貨幣政策產生衝突的領域,行動更為謹慎。
評論:中國對加密貨幣的政策依舊立場保守,這與香港嘗試營造加密友善環境的願景產生落差,可能導致兩地金融策略出現扞格,限制資本合作與創新速度。
隨著部分中資機構對加密業務採取觀望甚至撤退態度,市場人士擔憂這將對香港加密生態系統的形成與資本流動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恐導致潛在資金減少,也可能抑制新興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合作潛力。
關鍵詞強調:穩定幣、香港監管、國有企業、加密貨幣牌照、工商銀行(ICBC)、資本市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