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tripe 推出區塊鏈 Tempo 引發爭議:專家質疑其必要性與動機

Stripe 推出區塊鏈 Tempo 引發爭議:專家質疑其必要性與動機 / Tokenpost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 日(當地時間),全球支付巨頭 Stripe 宣布推出自家開發的第一層區塊鏈「Tempo」,此舉在加密社群中引發激烈討論。儘管許多現有的區塊鏈早已廣泛應用,Stripe 卻選擇避開既有基礎設施,親自設計一條新鏈,讓外界對其動機產生疑問。

Stripe 執行長派崔克·柯里森(Patrick Collison)透過 X 平台表示,現有區塊鏈並未針對「穩定幣」與「加密支付」的需求進行最佳化。評論:此番說法實際上也點出 Tempo 的核心訴求——提供更適合大規模交易處理的系統。然而,問題在於:以太幣(ETH)、Solana(SOL)、Polygon(MATIC) 等區塊鏈平台早已有完整工具與應用流程,為何仍需另起爐灶重建一條鍊?

NFT 平台 Courtyard 的首席工程師 Joe Petrich 對此明確表達不滿,直言「現在再出現一條新鏈,其實沒人需要」,並指出 Stripe 所聲稱的技術限制早已被他鏈解決,「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選擇問題」。

柯里森強調,當交易量高峰時,Stripe 系統需承載每秒超過一萬筆交易,他認為目前的區塊鏈尚無法滿足此規模需求。評論:儘管 Stripe 從未公開 Tempo 的具體設計細節,但外界質疑其根本動機是「掌握自主性與控制權」,而非純粹求解技術挑戰。

反對意見指出,Solana 等高性能區塊鏈早已在實際環境中達到每秒 6,000 至 7,000 筆交易的表現,配合第二層解決方案(Layer2)更能實現彈性擴充。在區塊鏈架構中,第一層鏈注重「安全與去中心化」,而第二層則專注於「速度與效率」,兩者原本可互補使用。

評論:此時引入 Tempo,實質上是在已經高度分散的市場中,再添一條競爭鏈。不少專家認為,它帶來的不是創新效率,而是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碎片化。

綜觀全局,Stripe 選擇建立 Tempo 與其說是解決性能問題,倒不如說是為其支付網絡尋求更高主導權。但在鏈越來越多、標準越趨複雜的情況下,Tempo 最終是否能達成預期目標,仍需時間驗證。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斯圖加特證券交易所推出區塊鏈結算平台 Seturion 加速代幣化資產跨境支付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