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年來在每年8月出現明顯的下跌趨勢,這背後的原因並非單一季節因素所能解釋。根據 CryptoQuant 的數據,來自礦工的賣壓成為主要關鍵,尤其在夏季用電高峰期,礦工大量拋售比特幣,進一步加劇市場壓力。
根據 CryptoQuant 的「礦工轉至交易所流量(Miner-to-Exchange Flow)」數據顯示,每年8月比特幣流入交易所的數量明顯增加,反映出礦工在該期間加快賣出比特幣的步伐。由於比特幣挖礦所帶來的收益雖以加密貨幣形式存在,但實際營運成本如電費卻需以法幣支付。當8月全球部分地區進入酷暑,例如德州、哈薩克、與中國等礦業重鎮的電價普遍上漲,導致礦工被迫出手變現比特幣以應對成本上升。
此外,夏季本身就是傳統的市場淡季,機構投資人參與意願普遍較低,使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減弱。當礦工的拋售在此時發生,往往容易引發更大幅度的價格回調,形成8月比特幣走弱的突出模式。評論:這樣的季節性下跌已逐漸被市場視為「可預測的風險」,許多短線交易者會據此進行避險部署或調整倉位。
然而,對長期持幣者來說,這或許正是一個進場佈局的良機。有鑑於歷年比特幣在秋季(特別是10月至11月)多有呈現回升趨勢的表現,部分投資者選擇於短期修正期間積極買入,為下一階段的「秋季反彈」做好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9月也通常不是比特幣表現良好的月份。根據歷史統計,過去12年中,有8年比特幣在9月呈現負報酬,即便是在2017年與2021年這兩個牛市期間亦未例外。更令人警惕的是,約有80%的歷年9月行情高低點會落在月初前12天,顯示月初波動劇烈,是需留意的潛在風險時期。
儘管部分分析師預測比特幣在短期內可能下探至10萬美元(約新台幣1,390萬元)以下水準,但隨著進入秋季的時間窗口臨近,市場預期亦逐漸轉向樂觀。評論:這種清晰的季節循環,有助於投資人設定操作時機,特別是視8月至9月為「下跌期」,以搭上10月及11月可能展開的「加密貨幣反彈行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