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管機構研究24小時市場制度,擬推動傳統與加密市場接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正式評估引入全天候運作的「24 小時資本市場制度」。根據兩機構於 6 月 7 日(當地時間)共同發布的聲明,美方將針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清晰度進行審議,同時強調為配合全球經濟脈動,建構「隨時交易市場」結構的必要性。
SEC 與 CFTC 在聲明中表示,若要充分發揮鏈上金融(Onchain Finance)的可擴展性,跨資產類別的 24 小時交易環境勢在必行。當局現正致力建立一套適用於最新型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包括「無到期日永續合約」與「事件導向合約(event contracts)」等產品的完整監管架構。
兩大監管機構進一步指出,此番市場結構改革並非僅針對加密貨幣領域,而是放眼整體金融體系的現代化。「當交易時間延長,將使美國市場更貼合全球經濟朝『隨時可用(Always-on)』狀態發展的趨勢。」不過考量各類資產屬性不同,監管機構也明確表態不會實施「一體適用」的單一解決方案。
從更廣的視角觀察,本次討論可能顛覆華爾街長年行之有年的傳統交易時間制度,對資本市場帶來深遠影響。目前包括比特幣(BTC)、以太幣(ETH)、Solana(SOL)等主要加密貨幣皆已實現全天候交易,在此背景下,監管機構的行動更被視為促進傳統金融市場與加密市場接軌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列入本次審議清單的「事件導向合約」,是一種依據特定事件是否發生進行交易的衍生商品。以美國總統大選為例,即可設計對川普總統連任機率的投機性合約。由於此類產品監管尚未完善,且與政治預測市場高度相關,已有監管真空之虞。
不過,聲明中也警告,儘管全天候交易架構有助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但加密市場的高波動特性亦帶來額外風險。「在 24 小時運作體制下,交易者可能在睡眠期間因國際市場波動而遭受虧損,這也讓投資風險顯著增加。」監管單位提醒。
評論:美國當局正式啟動對「不眠市場」的檢討,不僅有望使加密衍生商品獲得更明確的監管地位,也可能進一步推動傳統金融市場更新核心運營機制。未來,「提升全球投資者可及性」與「強化風險管理機制」將成為政策設計的兩大核心焦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