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News1 的報導,於 10 月 7 日(當地時間),老牌加密貨幣萊特幣(LTC)迎來「網路上線 14 週年」的重要里程碑。該幣由開發者查理·李(Charlie Lee)於 2011 年 10 月 7 日首次挖出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也正式啟動此區塊鏈至今的建構基礎,成為長年支撐萊特幣「安全性」、「共識機制」與「網路完整性」的關鍵組成元素。
萊特幣自問世以來,便以更快速與高效率的交易速度著稱,常被視為對應比特幣(BTC)「數位黃金」定位的「數位白銀」。創世區塊採用 Scrypt 演算法進行加密,當時被外界評價為對抗 ASIC 礦機主導壟斷局面的創新機制。這一技術選擇也讓萊特幣在早期便區隔出與比特幣不同的發展路徑。
時至今日,萊特幣儘管歷經多輪牛熊循環,仍維持在主流加密貨幣之列。截至 10 月初,萊特幣的「挖礦難度」首度突破 1 億大關,顯示網路安全性與算力參與度同步提升。這也進一步佐證其礦工與使用者社群仍穩定提供「算力支持」,維繫網路活力。
隨著技術與基本面逐步強化,市場對萊特幣相關機構產品的期待也再度升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尚未就 Canary Capital 提出的現貨 ETF 申請案做出裁決。雖然此舉是否與美國政府暫時停擺有關尚未明朗,但另一家機構 REX-Osprey 已選擇依據《1940 年投資公司法》重新遞交 ETF 申請,以降低潛在監管風險。
根據報導,截至 7 日(當地時間),萊特幣價格為 116 美元,較前一日下跌 2.86%,但以週線來看仍錄得 11% 的漲幅。在整體市場由比特幣所帶動的反彈氛圍下,萊特幣因其早期技術實力與象徵意義再度受到市場青睞。
評論:萊特幣儘管已非市場焦點,但其在區塊鏈初期便奠定的「可持續性與穩健性」仍讓其具備長遠競爭力。14 年來的穩定營運也象徵一種不同於「短期炒作」的加密貨幣價值樣本。
作為走過一個完整週期的老將,加上近期關鍵的 ETF 消息與網路發展進展,萊特幣未來仍可能在新一波市場熱潮中,發揮其堅實的技術與社群基礎功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