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企業型加密財務平台資產衝破 1,350 億美元 VanEck 警示比特幣(BTC)波動性風險

企業型加密財務平台資產衝破 1,350 億美元 VanEck 警示比特幣(BTC)波動性風險 / Tokenpost

企業型加密財務平台資產規模創高,潛藏風險引發關注

根據 VanEck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最新報告指出,企業型加密財務系統(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正經歷歷史性成長。數據顯示,截至 9 月,此類平台所管理的數位資產總額已達約 1,3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36 兆元),創下歷來新高,突顯出企業級金庫管理對於加密資產的需求正快速攀升。然而,在亮眼的成長背後,也浮現潛在的結構性風險。

在 DAT 領域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公司,是知名的企業智能軟體商微策略(MSTR)。截至目前,微策略持有多達 64 萬 31 顆比特幣(BTC),市值約 7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55 兆元)。這一持倉市值甚至超越了不少大型上市企業,包括愛彼迎(ABNB)、摩托羅拉(MSI)、紐約梅隆銀行(BK)等,引發市場對其策略模式的高度關注。

VanEck 在報告中指出,儘管以 DAT 為基礎的營運模式目前表現良好,但隱含的結構性限制不容忽視。該模式往往依賴自家公司股票的波動性,透過低成本發行與期權掛勾的證券,並搭配高收益期權的套利機會來創造利潤。然而,若比特幣的市場波動性長期下降,則可能動搖此一模式的根基,使其獲利機制失效。

除了波動性問題之外,市場流動性不足亦是另一關鍵隱憂。舉例來說,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雖然交易量為同業兩倍,但仍不得不以極端折價出售其資產組合,反映出次級市場對部分 DAT 企業的接受程度並不樂觀。

更令人憂慮的是,部分 DAT 公司正以低於其所擁有資產淨值的股價交易,迫使它們轉向售出期權來彌補營收缺口。VanEck 警告,若這一趨勢擴大,恐導致市場整體內在波動度下降,進而削弱 DAT 模型本身的運作邏輯與市場動能。

評論:DAT 模式雖吸引眾多企業進場,但其財務槓桿性質與市場不透明度,使其在面對中長期波動趨勢變化時,暴露出潛在脆弱點。特別是在市場情緒轉折或遭遇大規模拋售時,這套模式的抗壓性將備受考驗。

據報導,自 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9 月間,DAT 企業數量已由 70 家激增至逾 200 家,其中超過九成集中於比特幣,其餘則涉及以太幣(ETH)與其他山寨幣。由「數位資產金融專責委員會(Digital Assets Council)」發布的說法指出,此一快速成長顯示加密資產財管市場正在逐漸邁入主流視野,但同時也對市場風險管理與槓桿使用提出警示。

目前,比特幣的總供應量中,約 6.6%(等同約 132 萬 BTC)被公私部門透過各式 DAT 模型持有,市值約為 1,6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3 兆元)。同樣地,以太幣也表現迅速擴張,過去幾個月便有 550 萬顆 ETH 轉入新設的 DAT 組織中,占總供應約 4.5%,按現值約為 248 億美元(約新台幣 8,000 億元)。

儘管 DAT 目前仍具收益吸引力,但 VanEck 強調,市場流動性不足、資產與股價價差擴大,以及波動性持續下降等因素,恐將對 DAT 模型的長期可持續性構成壓力。報告最終指出:「這些複合因素不僅壓縮整體市場的波動性,也可能限制 DAT 系統持續擴大資產配置的能力。」

關鍵詞:企業型加密財務、數位資產保管、比特幣(BTC)、以太幣(ETH)、波動性風險、VanEck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