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鏈上數據預言機平台 Chainlink(LINK)共同創辦人謝爾蓋·納札羅夫(Sergey Nazarov)在接受專訪時指出,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由保羅·阿特金斯(Paul Atkins)接任主席,美國金融系統正式邁向「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的進程。儘管他強調這並非一條容易的道路,仍認為這將為加密貨幣產業掀起「劃時代的轉折點」。
納札羅夫表示,資產代幣化過程涉及到資料結構調整、鏈間整合與法規遵循等一連串複雜挑戰,但若能克服,潛力將改變現有市場格局。他指出,目前整體加密貨幣市值約為 4 兆美元(逾 5,560 兆韓元),而若傳統金融資產的一部分成功上鏈,市場規模至少可擴大十倍。納札羅夫補充:「散戶的購買力終究有限,要從 8、10 兆美元成長至 50 兆美元,最終仍需仰賴傳統金融機構的大規模參與。」
目前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的規模正屢創新高。根據資料,2024 年全球總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達 128 兆美元(約 177,920 兆韓元),其中多數掌握在保險公司、退休基金、主權基金與家族辦公室等機構投資人手上。與此同時,當前加密市場主要仍由散戶投資者主導,顯示未來仍存在巨大成長空間。
這股政策轉向與川普總統重新執政後的監管風向變化密切相關。納札羅夫指出,在 2025 年年初以前,美國監管單位對機構入場仍抱持排斥態度,幾乎形同禁止。然而,在川普總統上任後,態度出現 180 度轉變,監管層反而傳遞出「樂於機構入場」的正面訊號。市場也因此普遍認為,傳統資產大規模上鏈只是時間問題。
評論:川普總統於 2024 年競選期間自封為「加密貨幣總統」,如今政策逐步兌現,或將成為推動產業制度化的重要里程碑。
儘管如此,納札羅夫也警告,短期內若宏觀經濟走弱、投資者情緒轉為「避險模式」,則資產代幣化進程可能放緩。舉例而言,若經濟進入低迷,或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投資人可能不願接觸尚在發展中的金融科技。但他也補充,目前包括利率走低趨勢、SEC 新主席承認「一切皆可代幣化」等訊號在內,均顯示此刻正是資產代幣化的「最佳時機」。
根據納札羅夫說法,從 2025 年初起,他已多次與 SEC 官員會談,包括與被稱為「加密媽媽」的海斯特·皮爾斯(Hester Peirce)針對資產代幣化進行深入討論,他更透露:「皮爾斯早在年初就獲得初步授權,開始展開相關準備工作」。隨著阿特金斯於 4 月 9 日正式接任 SEC 主席,市場的不確定性迅速下降。
在實務層面,包括貝萊德、Libre、MultiBank 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已啟動數十億美元級別的資產代幣化項目,將這一概念從理論推向實現。Cointelegraph 更於 5 月發表報告指出,2024 年將可能成為「資產代幣化突破關鍵年」。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 Chainlink 在「預言機(Oracle)」技術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預言機能將區塊鏈與外部數據相連,是實現資產代幣化的基礎設施之一。Chainlink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預言機供應商,提供超過千個預言機,涵蓋價格查詢、身份驗證、法規遵循與風控等多項功能。
近期某些案例甚至出現由多個預言機協同運作的複雜應用場景。例如,第一個預言機負責將資產估值寫入合約,第二個將資訊同步至其他鏈,第三個連接會計系統傳送資料,最終由「合規預言機」自動執行 KYC(了解你的客戶)與 AML(反洗錢)等程序,以滿足機構投資人的法規需求。
這一整合實驗由澳洲與紐西蘭銀行(ANZ)、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等傳統金融巨頭共同推動,並建立在以太坊 Sepolia 測試網上,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協助參與。此舉展現出資產代幣化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逐步融入實際金融體系。
評論:資產代幣化正在從概念階段邁入實作期,政策友善與機構進場雙重助力下,鏈上金融生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