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ETH)為基礎的擴容協議 MegaETH 預告,即將推出一款具備全新獲利機制的「收益型穩定幣」USDm,與現有的第二層擴容(L2)項目不同。根據 CryptoSlate 的報導(24 日),該項目獲得以太幣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里克·布特林)的支持,並提出可有效減輕網路手續費壓力的架構,引發市場關注。
MegaETH 正與演算法穩定幣協議 Ethena(以太納)合作開發 USDm。以太納目前總鎖倉價值(TVL)約 130 億美元,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的重要玩家。USDm 將以以太納現有基礎設施 USDtb 為基底,該結構會將資產存入貝萊德(BlackRock)的債券代幣基金「BUIDL」,從而取得穩定的「債券收益」。據資料顯示,BUIDL 市值現為 22 億美元左右。
USDm 的設計不僅限於將收益分配給持有者,MegaETH 還計畫將相關收益用於支付從 L2 傳送資料至以太坊主網時所產生的序列器費用(即部分 gas 費),有望在未來建立「不依賴傳統交易手續費」的全新盈利模式。對此,MegaETH 聯合創辦人孔舒堯(Shuyao Kong)指出:「此模式可有效降低用戶費用,並為開發者帶來更好的擴展性。」
所謂「收益型穩定幣」,是指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同時可透過資產管理產生報酬並分配給幣持有者的數位資產。隨著美國近期通過名為 GENIUS 的法案,禁止收益型穩定幣發行,愈來愈多海外專案抓準機會切入市場。包括 Ethena 發行的 USDe 與 Sky 项目的 USDS,在全球市場快速獲得用戶認同,成長速度驚人。
評論:在收益型穩定幣逐漸獲得國際市場支持之際,MegaETH 此次布局也有望成為 L2 盈利模式革新的契機。若資產收益取代手續費成為主要財源,將可能顛覆目前以交易費為主的 Layer 2 生態結構,並為更多應用帶來可持續的基礎建設資金。
另一方面,以太坊主鏈與擴容協議間的「序列器費用分配」爭議仍在持續,一些開發者認為主網應獲得較多收益。根據資料平台 Token Terminal 統計,以太坊在過去一年中的總手續費收入達 11 億美元,但自今年 2 月起,收益明顯下滑。
綜合來看,MegaETH 推出的 USDm 不僅主打「收益分配」、「減少用戶負擔」等優勢概念,更有望引領 L2 項目在商業模式上走向「資產收益驅動」的新局,為加密生態系注入創新動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