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花旗證券服務(Citi Securities Services)於 24 日發布的《Evolution 2025》白皮書指出,到了 2030 年,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量中約有 10% 預計將會進行「資產代幣化」。該研究是根據對全球 537 家金融機構代表所進行的調查結果編寫,其中強調「託管機構」將在代幣化的傳統金融(Tokenized TradFi)中扮演核心角色。
有高達 63%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期未來將在「多鏈區塊鏈環境」下運作資產。調查還指出,託管機構被視為能連結這些複雜基礎設施的主要實體。也就是說,機構投資者在選擇服務時,更可能傾向信任具備「連結性」和「可信度」的中介服務供應商,而非完全「去中心化」的選項。
不過,這種觀點未來仍可能出現變化。花旗表示,近年持續追蹤市場的態度變遷。例如在去年的調查中,有將近 60% 的受訪者認為,截至 2030 年成長最快的數位資產類別將是「私營與替代資產的代幣化」以及「加密貨幣」,遠超過對央行數位貨幣(CBDC)與「代幣化存款」的期待。這一趨勢反映出市場對於資產「數位化」的期望,正向更廣泛領域延伸。
白皮書並進一步指出,在 Web3 與數位資產技術持續發展的情況下,託管服務未來將不僅止於保管功能,而是必須演化為「跨鏈交互介面」。隨著機構投資人日益希望在多樣的鏈上系統間自由流動資產與進行互動,託管機構的技術能力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關鍵。
這項研究可視為花旗正積極利用其全球據點與網絡資源,整合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數位資產戰略的一部分。報告指出,在交易所、資產管理公司與銀行等市場參與者持續探索數位化發展方向的同時,託管機構角色的轉變可能成為驅動傳統金融「資產代幣化」轉型加速的關鍵因素。
📌 關鍵詞強調:資產代幣化、託管機構、傳統金融、數位資產、Web3、跨鏈、花旗
💬 評論:隨著資產代幣化趨勢加速,託管服務業者若能善用技術與信任優勢切入多鏈生態,將可能在新舊金融交接之際占據關鍵地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