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VanEck:機構搶購超過 100 萬顆比特幣(BTC),供需失衡恐推高價格

VanEck:機構搶購超過 100 萬顆比特幣(BTC),供需失衡恐推高價格 / Tokenpost

比特幣(BTC)市場正面臨供需結構的重大變革。根據全球資產管理機構 VanEck(反映投資)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報告指出,「機構投資人」正以遠超新幣產出速度的速度積極買入比特幣,這可能對未來的市場流動性與價格產生深遠影響。

VanEck 表示,截至 2025 年,企業與機構已累計購入超過 63 萬 8,617 顆比特幣,是前一年度購買量(12 萬 290 顆)的五倍以上。過去由「礦工(即比特幣生產者)」供應市場的比特幣,如今正由「企業財務部門」與「比特幣 ETF(指數型基金)」所取代。2024 至 2025 年期間,包括貝萊德(BlackRock)與富達(Fidelity)等巨頭推出的 ETF 已分別吸收了超過 38 萬與 30 萬顆比特幣, 兩者合計超過 68 萬顆。這使得機構在過去兩年內的累計需求已突破 100 萬顆,遠遠「超越比特幣目前的供應速度」。

而在供應端,礦工產出的速度卻日趨放緩。目前每年新產出的比特幣僅約 16 萬 6,000 顆,到了 2028 年至 2032 年間下一波「減半週期」結束前,預計僅新增約 33 萬顆。VanEck 援引這項數據表示:「要再挖出這 33 萬顆比特幣,可能要花費超過 100 年時間」,凸顯比特幣的「稀缺性」日趨明顯。

評論:當需求曲線上升、供應曲線趨緩,比特幣的市場價格勢必承受長期上行壓力。這種需求與供給的「結構性失衡」或將導致比特幣在未來成為更具價值保值功能的資產。

值得關注的是,愈來愈多大型公司與 ETF 發行商將比特幣納入其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這正逐步改變比特幣的市場角色──從一種高波動性的投機工具,轉為「核心避險資產」。

與此同時,礦工在市場價格形成上的影響力逐漸邊緣化,而主導市場流動性的話語權則轉向機構投資人與 ETF。專家指出,這種動態被視為潛藏的「ETF 供應危機」,並警告如果未能建立替代的流動性供應通道,市場將面臨更為劇烈的波動風險。

總結來看,隨著機構需求不斷提升、供給持續減緩,比特幣(BTC)的供需關係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張。未來若無有效緩解流動性壓力的機制出現,市場價格的結構性上升幾乎是不可避免。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