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比特幣(BTC)價格急速上漲之際,投資人正再次面對熟悉地兩難選擇:是該在此刻獲利了結,還是繼續持有,期待價格走得更高?
對部分持幣者來說,賣出代表有機會將數位資產轉換成現實報酬。然而,也有不少人擔心,一旦賣出後幣價再次飆升,會陷入「錯失良機的恐懼(FOMO)」之中。
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的背景下,曾在上輪牛市因爭議而備受關注的「加密貨幣借貸服務」再次引起討論。這種方式讓投資人可在不出售比特幣的情況下取得現金流,成為看好未來上漲潛力者的替代方案。
這樣的概念其實並不新穎。只是回顧 2022 年市場崩盤時,Celsius、BlockFi 等主要借貸平台相繼破產,導致用戶數兆韓元等值資產蒸發,在產業內留下深刻不信任陰影。
然而,來到 2025 年,此一話題再次升溫。市場正在重整,新創公司加入競局,服務機制有所改良,監管制度更趨完善。另一方面,去中心化金融(DeFi)模式受到更多採用,而中心化平臺也開始引入更嚴格的資產保護措施,以穩定使用者信心。此外,機構投資人的低調入場也正逐步推動市場邁向新階段。
不過,關鍵疑問仍然存在:這一波改進真的讓市場更安全了嗎?還是只是再次進入類似陷阱的前兆?
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分析影片指出,他們深入剖析了這股趨勢回流的原因、2022 年之後產業出現的實質變化,以及投資人在考慮使用加密貨幣貸款服務前,需要掌握的重要檢查清單。
評論:雖然去中心化與強化監管能提振信任,但投資人仍應審慎評估流動性、擔保率與平台歷史紀錄,避免再次重演數位資產遭凍結的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