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期經歷價格調整,一度回落至約11萬1,000美元(約新台幣1,542.9萬元),市場重回關注位於10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1,459.5萬元)的關鍵支撐水位。根據鏈上數據顯示,該價位有潛力成為結構性「支撐區」,是目前市場熱議焦點之一。
根據 CryptoQuan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最新報告,從錢包持幣量的群體行為來看,近期在比特幣價格下跌過程中,投資人根據持倉規模呈現出不同動向。主要的散戶群體,也就是持有 0 至 0.1 BTC 的地址,在價格觸及短期高點時選擇賣出,但在下跌後迅速重新買入。CryptoQuant 指出,這類投資人多半為「追漲殺跌型」,通常跟隨市場波動行動。
與此同時,較大持幣者展現出更穩定的行為。持有 0.1~1 BTC 的地址,在價格接近歷史高點依然持續加碼,顯示出看好長期趨勢。而持有 1~10 BTC 的投資人,則在比特幣回落至約10萬7,000美元(約新台幣1,488.3萬元)後停止拋售,開始再次累積部位。值得留意的是,那些持有 100~1,000 BTC 的中大型投資人,近期就在10萬5,000美元附近不斷進行買賣操作,形塑出潛在的市場底部。
CryptoQuant 強調,這條支撐線可能是比特幣短期內能否止跌反彈的「最後防線」。一旦該水位失守,恐引發市場更大規模拋售情緒,導致行情進一步下挫。
至於衍生品市場也出現明顯修正信號。大量槓桿部位在行情急跌中被迫出場――根據最新資料,在不到一小時內,比特幣的多單倉位淨清算金額高達 3 億美元(約新台幣417億元)。這場所謂的「長倉擠壓(Long Squeeze)」導致主要交易所出現連鎖性強平,進而拖累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大幅下滑。以幣安為例,其累積淨主動交易量已降至負10億美元(約新台幣1,390億元)。
評論:從技術面觀察,此波急跌儘管令多數多頭措手不及,但專家普遍認為,這種資金與槓桿的出清,有助於市場回歸正常結構。過度投機需求遭到剔除後,短期可能為下一波上漲奠定基礎。歷史數據也顯示,在市場過熱修正後的階段,更容易出現穩健反彈走勢。
目前比特幣正處在震盪整理區間,後續能否守穩「10萬5,000美元支撐」並重新尋找向上動能,將成為投資人制定策略的關鍵因素之一。市場仍處於觀望氣氛,建議交易者採取靈活操作策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高波動走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