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密貨幣分析師 Willy Woo(威利·吳)近期於 X(前身為 Twitter)的發文指出,比特幣(BTC)近期價格難以大幅上漲的關鍵,可能來自於早期大型投資者,也被稱為「初代巨鯨」的市場行為影響。他認為,當前的比特幣價格已不容易單純依賴市場情緒拉抬,而是需有「大量新資金」進場,才能對抗來自這些初代巨鯨的拋售壓力。
根據 Woo 的說法,現今市場上相當多的比特幣供給,仍集中在自 2011 年起便持有比特幣的「初始投資人」手中。這些投資者多數當時以每枚低於 10 美元(約新台幣 1,390 元)的價格累積大量比特幣,長期未對外出售。他指出,這些帳戶一旦將比特幣釋出市場,每枚潛在拋售都需要超過 11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29 萬元)的「新增買盤」才能被吸收,有形無形地形成價格壓力。
Woo 補充說明,這些巨鯨的平均持倉成本與當前市價之間落差太大,加上其資產佔比之高,以及賣出節奏之緩慢,使得市場所需的新增資金進場量被進一步推高。他表示,這些深層結構性因素正拖慢整體價格上升的速度,是目前比特幣雖處於多頭趨勢,但漲勢表現遲緩的主要原因。
這項觀點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比特幣價格遲遲無法重現過去幾輪牛市般快速飆升的背後潛在結構性問題,亦突顯了「老舊資金」與「市場流動性」之間的張力。
目前比特幣價格仍維持在 66,000 美元(約新台幣 917 萬元)上下波動。市場專家普遍認為,除非早期持幣者願意逐步釋出或市場吸收能力顯著提升,否則價格將難以出現明顯反彈。
評論:這番觀點點出了加密貨幣市場中,資產集中度過高可能對價格上漲形成的潛在天花板問題,也提醒投資人短期內過度期待急漲行情需謹慎因應。
留言 0